彭国琛道:“高明同志的意见很好,希望你能尽快出具一份申请调查报告,我来和空军方面交涉。”
这时,会议室的大门突然打开,一个中校军衔的人闯了进来,道:“部长,u盘里加密文件的密码已经破译出来了,里面包含了日本几乎所有防空系统雷达的电磁频谱信号特征,包括大型早期相控阵预警雷达、‘爱国者’3导弹系统的搜索制导雷达、e-2c、e-767预警机雷达、f22所用的an/apg-77机载相控阵雷达,还有大量日本c4isr指挥系统通信数据,音频资料,另外,飞机黑匣子里的数据也已经破译出来了,空军方面的专家正在根据黑匣子里的数据对空战进行还原。”
彭国琛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他是技术官员出身,自然明白这个消息所包含的意义,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权限所能处置范围。
要知道,现代社会,电磁频谱是非常宝贵的战略资源,对一个国家及其军队来说,有着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重大意义。
事实上,无线电的触角,已经伸至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在信息化加速推进的当今时代,其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的强大而特殊的作用,无以比拟,不可替代。
举个例子,2008年首都奥运会期间,使用了超过10万件的无线电设备,在计时记分、指挥调度、安全保卫、新闻宣传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但是,要确保这么多无线电设备正常运转并非易事,因为在这样一个复杂电磁环境中,极易产生电磁干扰。
当时还曾发生过这样一个险情:某场重要比赛开赛在即,计分系统突然失灵。在岗执勤的技术人员迅速启动专业设备,监测到干扰源来自比赛场馆外的一辆餐饮保障车。
原来,该车为了保持餐品温度,加装了一个巨大的微波加热炉,其产生的电磁波正好与场馆内的计分系统同频,形成了电磁干扰。幸亏排除及时,否则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而在国防安全领域,电磁干扰造成的危害,远要比使一套赛事积分系统失灵严重。
1967年7月,美军“福莱斯特”号航母的舰载f-4“鬼怪”战斗机,受该舰雷达波束照射干扰,飞机上悬挂的空地火箭弹被意外点火发射,击中舰上1架a-4“天鹰”式攻击机的副油箱,导致一系列爆炸,最终造成134人丧生、64人重伤、27架飞机损毁的后果。
如此惨烈的“非战斗减员”,罪魁祸首竟是一束电磁波!
这场惨剧虽然发生在上个世纪,发生在美国人的航母上,却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余音迄今未绝于耳——在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征途中,谁不关注电磁空间的安危,莫说克敌制胜,恐怕先要遭遇“自摆乌龙”的囧事。
因此,为了掌握中国方面的相关电磁信息,美军专门在冲绳美军基地部署了rc135、ep-3等电子侦察机。
rc-135是美国空军最先进的战略电子侦察机之一,这种由波音707机体改装而成的战略电子侦察机,自问世以来已有多种改进型,如a、s、u、v、w、x等型号,其中最新型号是x型。
这些型号的侦察机可分别用于信号情报、电子情报和弹道导弹情报的侦察,其中rc-135s是侦察弹道导弹的主要机型,它装备有高精度的光学探测装置,可以测量载入大气层的弹头,其机载电子侦察设备可以收集、处理和分析导弹制导的电波频率及相关信息,因此该机型是美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rc-135v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