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快淡定了下来,而后朝着大家鞠了个躬,礼貌地笑了笑,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是宋锦书,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做报告,也很惊讶于竟然有这么多的听众愿意来听我分享自己这段科研经历。”
这其实是宋锦书第一次做科研报告。
所以,宋锦书在来之前就已经做了很是充分的准备,光是练习都不知道模拟了多少次,生怕出什么问题。
她可丢不起这人啊。
但是幸好,宋锦书很懂得怎么去调动一个人的情绪,怎么去让一个人的思维跟着自己走。
而做报告,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交流之道。
台上的女孩子侃侃而谈,声音清丽,不大不小,偏偏后排的人也能听得清清楚楚的。时不时跟台下的人做一些交流互动,整个报告厅都显得和谐十分。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的确很多人是冲着宋锦书的名气来的,想的也不过是随便来这里听听而已,他们并没有指望一个高三的学生学术报告能做得多好。
反正来这里玩手机也无所谓嘛。
只不过……
等到他们轻而易举地跟着宋锦书的报告进入研究中去后,他们才惊觉,天哪,这个准大一的女孩子做报告的水平并不比很多知名教授差!
相反,不管是语速、音量还是交流方式,宋锦书都表现得可圈可点,让人不得不喜欢。
更重要的是宋锦书的科研内容。
宋锦书能发sci,自然是说明了这个项目的重要性的。
但是这么听这个女孩子从头到尾梳理着自己的科研逻辑时,不少人都在心里感慨个不停,这种创新和实践难度都很大的项目,宋锦书一个还要忙高考的学生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宋锦书就这么保持着落落大方的态度,不紧不慢地讲着t。
而报告厅里,就时不时地响起掌声、欢笑声和感慨声。
太棒了,从来没觉得科研报告这么有趣过!
而且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从这场报告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就像是他们之前很多完全想不通的事情,也突然有了一些灵感一般。
单纯的工科和文科不断地发展,其中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而他们能做到的突破也愈发的少。
做研究,最怕的不是自己受困于一个项目,而是你完全没有什么创新点可做。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就是这样的,当你兴高采烈地突然想到一个可以做的点子时,你兴奋无比地打开知网和谷歌学术,然后发现……
前人已经做过了,而且远远比你想得更加周到。
基础学科很多都是这样的。
加上这几年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提出了计算机+一切的观点,堪比大饼卷一切的巨大包容性。
可是这个观点提出来很是容易,实际上的操作难度究竟有多大,那是随便想想就可以感受到的。
举个例子,单纯的文科生,通常高中学的是文科、大学学的是文科、研究生学的也是文科,对计算机编程说是一无所知也不为过。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文科生能自己去做一个计算机应用的项目吗?
这就是很多人在迷茫的,而现在——
宋锦书做到了。
这个离成年还差那么一点点的女孩子,就用自己一年的时间,证明了这种项目的可行性。
而且,她一个文科生,竟然真的写出了那么好的代码,做出了一个功能和稳健性都如此强大的系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