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绸缪
    朱厚照非常的聪明。张昭这个问题也不算是超纲。处在朱厚照这个位置,这些所谓的“帝王之术”一定会有所接触。

    靠儒家的半部论语可治不了国。相信这句话的人,大半都是属于“被治理”的对象。

    朱厚照微微皱眉深思着。

    半响,坐在半山亭中的朱厚照隔着案几看向张昭,尝试着道“应该是天子和士大夫共有权力吧?”

    按照他内心里最深处的想法,天下大权当然应该由皇帝来掌握。这是他朱家的天下。但是,从他接受的正统的儒家教育、以及事实,这都告诉他,并非如此。

    以他父皇来举例子,他父皇是依靠诸位阁臣治国,善于纳谏。这是将手里的权利分出去。

    其实,外面的大臣们、报纸不说。他倒是很清楚,张昭给他讲的,他父皇早期登基时也曾想不依靠阁臣,而是想凭着自己的喜好做事。当时是做官技术一流的刘吉刘棉花、他父皇的老师徐溥依次为首辅。不存在任何的施政阻碍。

    结果如何?

    终究是没有把这天下治理好啊!早期弘治朝的盛世靠的王恕、马文升。一个吏部天官,一个兵部尚书,撑起大明的风气上的改革。刷新自成化朝以来郁郁、懒散的风气。

    他父皇由此领悟,“以国事累先生”,否则国家会出乱子。皇帝能否具体的执政,也是看人的。不是谁都有太祖高皇帝,太宗皇帝那样的水平。

    …

    朱厚照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但仔细的读史书,会发现他只是喜欢胡闹而已,不想履行皇帝的责任,完全像是个叛逆期的熊孩子。还真没说要砍了那个大臣。

    这比之后面的嘉靖皇帝有人味的多。

    所以他在思考张昭这个问题是到没觉得被冒犯或者不快。他本质上并非秦皇汉武那样的强势皇帝。

    所以他能认识到,大明的皇权实际上已经处在和士大夫共治的阶段。早非太祖高皇帝能把“丞相”按在地上摩擦。

    朱厚照说完,将手里的酒杯放下,拱手一礼,诚心的请教道“张昭,你以为这样的权力架构合适吗?”

    张昭微微一笑,“当然不合理!”

    朱厚照心情顿时一振,他就觉得外朝的文官们对皇帝限制太多。

    刘瑾听的耳朵微动,主动的给张昭添了一杯酒。按照老刘的禀性,这倒不意味着他把张昭当“大哥”。那怎么可能?但,这举动说明张昭讲的东西,他非常感兴趣。且愿意听张昭的高论。

    张昭喝一杯酒,观览着晚秋时节京师大学里的美景,一树黄叶,一泓清水,远山沧黄,大地将寂,“殿下,在我们中国的语境之中,通常是喜欢把皇权和相权对立起来。

    譬如春秋、战国之时,帝王以国事托付给丞相。譬如两汉时宰相权重一时,可与皇权相抗衡。隋唐开科举,至两宋时,文官集团成形。对皇权的限制就不仅仅是相权,而是整个官僚行政体系、以及地方上的士绅。

    在大明而言,太祖高皇帝废除丞相制度,但随后的大明天子并不能如太祖那般才华以一人治一国。则阁臣顺势而生。

    所以,纵观历史会得出一个结论,皇帝想要一个人治理天下非雄主不可为。正常情况都是要依靠一个团队来治理国家。

    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若读书人和天子不是一条心,为何要让他们加入这个团队来分享国家权力呢?

    殿下可还记得我的论述,天子有天子的权力和责任,大臣有大臣的权力和责任。不能让一些吃着大明的饭却砸大明的锅的人来分享国家权力。”

    朱厚照听的五分懂,但深以为然,“嗯。”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