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长在石山上的竹子,大多比较纤细。
但是别看其纤细,但是韧性可不减,远超平地粗竹,清风吹过,随风摇曳弯曲,但是终究会立得笔直。
每一个神州人,对于竹子的情怀是非常微妙且难以言明的。
而这种几乎是根植在基因里的情怀,并不是因为文人墨客以君子称之,也不是岁寒三友之名,而是竹子从华夏文明的一开始,就一直在人类的生活起居当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以人类,永远不能完全把竹子当成一种死物,材料或者工具,因为人类赋予了它灵魂。
黄迪看着眼前这些秀儿不揉,俊而不莽的细竹,随意挑选了几根,用朴刀砍断,就这么带着枝丫抱回大坝上。
到了大坝上之后,他才修去细竹旁边本就不多的细枝丫,然后将最细的一根细竹用刀竖着劈成四条,一端削尖如锥。
在寻了两根最匀称的细竹,用这削好的竹条钻进其内部,一通到底。
这两根细竹,便成了一个透气的管子。
黄迪要小波用手掌堵住竹管另一端,自己则在这端使劲往里面吹气,确定这竹子不漏气,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拿起其中一根,在火边小心的熏烤。
一边熏烤加热,还用手很谨慎的用力,让竹子慢慢变得弯曲,直到细竹成为一个u字形,这才罢了,然后又将另一根细竹如法炮制。
这一切弄完之后,大陶锅内的水份已经熬得就剩下底部一点。
可以看到,里面剩余的水份非常浑浊,不似之前澄清。
再过一会,水份渐干,已经可以看到陶锅底部结晶的粗盐和一些矿物杂质。
黄迪一直用眼睛盯着里面粗盐结晶的状态,待到里面已经看不到水份蒸发时,急忙撤去炭火,让陶锅慢慢降温。
这陶锅底部结晶的粗盐颜色发黄,且都是大块,一坨一坨的,看着又脏又难看。
不过说心里话,就这粗盐,已经比海边的天然晒盐成分好了很多。
黄迪部落里,现在吃的海盐,都是天然晒干再岩石上的海盐,有着难以抹去的一股子苦涩味。
之前黄迪就准备制作干净的雪花盐,然而却发生了河童事件,不得不把在海边做盐场的计划取消掉。
待到陶锅降温后,黄迪才把里面的粗盐捡出来,放在准备好的毡皮上,然后把套缸倒翻,将里面的矿物残渣倒净。
这才吩咐小波继续往陶锅内装置盐泉水,下面的炭火也重新围了回去。这是一个重复的过程。
黄迪用舌头舔了舔那黄色的盐块,果然也有着一丝明显的苦味,但是比晾晒的海粗盐,就要好上很多。
这样的盐,已经可以被原始部落的人接受并且食用,但是黄迪不接受,他需要更健康的盐。
他用手抓起毡皮,估算了一下重量,这一陶锅的盐泉,竟然最少出来三斤左右的粗盐,也就是说,这里盐泉的含盐量,最少有百分之一点五左右,远超过海水的百分之一点零几。
“嘿嘿,如此浓度,这哪里是盐泉,根本就是金山银山啊!”
他和小波继续又蒸馏了几锅粗盐,黄迪带过来的小陶锅也没闲着,同样放在火上蒸馏盐泉,由于体积小加热块,出盐速度,竟然似乎比大陶锅还快一些。
到了接近夕阳西下之时,黄迪看着足足有三十来斤粗盐的毡皮,说道:
“走吧,咱们回部落。”
小波看着这么多的粗盐,开心道:
“一天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