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蔼哥儿别了曾祖、祖父,上船时身边已经没有几个丫头随着,倒有六个小厮围前围后。另有四个跟着出门的大仆人,不停地跟在他们身后直嚷:“甲板上风大,哥儿还是进房里歇着。”也不能阻了他的兴致。
不怪蔼哥儿兴致好。那日里他说的话,老太爷分明听进去了,大朝日当众向当今乞了骸骨。虽然当今还没答应,听说口风已经松动。想来老太爷去意坚决,再请上一两次,也就可以在家里含饴弄孙。就算老太爷的孙子们都得了官身,不必他再教导,那不是还有詠哥儿呢?
蔼哥儿有时很不厚道地想,得了文渊阁大学士的亲自教导,詠哥儿要是不成才,对不起沈学士对长子嫡孙的期待。
林如海升巡盐御史也已经板上钉钉,旨意早已经下了,想来现在应该已经收拾行装上任去了。就是沈任,也应了朝中有人好做官的话,竟然不年不节地直接升了扬州知州,又与林如海同地为官了。
最妙的是扬州本有知府,沈任这个知州在别人眼里就是安插的闲职。在蔼哥儿看来,世人怕都觉得是当今抚慰老臣恩及子孙,才给沈任轻轻升了官。沈任可以就此韬光养晦,就是蔼哥儿自己也不会让人抱多大的期望,费尽心机地引他往纨绔上走。
唯一不如意的是,蔼哥儿自己在沈学士那里有所暴露,老爷子临走时还嘱咐沈任:“蔼哥儿早慧,更要好生教养。我们这样人家的子弟,纵是不入朝为官,也只是自己不做,却没有连科举都不应之说。”
随着这句话,就是从老太爷到大伯沈信送来的各种文房四宝,还有法帖、书画。用沈学士的话说,将来即要卖字画为生,那就该写得好些、画得精些,省得丢了沈家书香传家的脸面。就是詠哥儿,也把自己历年得的东西任蔼哥儿挑选:“你走了之后,太爷与老爷的东西都是我的,现在你先挑吧。”把刘氏呕得又去与房氏和沈太太分别赔了不是。
捧着这些书画,蔼哥儿一时喜一时忧。喜得是这些书画原来自己只听过名字,甚至还有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如今都归了自己。忧的是老太爷分明是对自己有了厚望,让沈任蛰伏也是为了给自己更安全的成长环境,自己不知道能不能达以老爷子的期望。
看看自己三头身的小身板,蔼哥儿觉得压力很大。沈学士这是要把沈家两房放在两只蓝子里,京中资源就此尽归大伯一房。就是不知道沈任想通此中关节之后,会不会还如现在一样,对自己全无此世严父之态。
蔼哥儿每日带着小厮们在甲板上疯跑,也有给自己减压的意思在里头。等到船近江南,就起了早些能见到林妹妹的心思,更在房里呆不住。
锦儿赔着小心向蔼哥儿招手:“奶奶请哥儿吃点心呢。”这位小爷言语间就把一院子的人换了个遍,奶奶身边的人与他说话都加着小心。
蔼哥脸上的笑早在锦儿出现的时候就收了起来,锦儿身子不由地打了个哆嗦,觉得虽然已近江南,可秋日也近了,江上的风更硬起来了。
“奶奶叫我?”蔼哥儿向房氏请了安,才规矩地坐下。
对这个总板着脸的儿子,房氏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眼看着就要下船,你房里丫头少,问问你收拾好了没有。”就这丫头少,也是你自己闹的。
以大家出身的房氏来说,哪个公子哥儿人小不是丫头婆子捧凤凰蛋样长大的?偏自己儿子说了奶嬷嬷的把持,倒让公婆都觉得自己连个奴才都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