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将会详细的记录不同国家的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想法、认知、精神和品格。
一旦拍成,这个作品绝对会成为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史上里程碑的存在。
“老师您这道,bbc负责这次拍摄的导演是谁么?”安桥有点好奇的问道。
“好像是叫多耳夫把?”苏老师不是很确定,毕竟她对纪录片、导演这些是一窍不通,完全不感冒。
多耳夫!这个名字却是把安桥给惊到了。
安桥认识这个人。
只不过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处于尖峰浪口之中。网络上骂他的言语铺天盖地,bbc甚至再考虑叫他辞退。
多耳夫喜欢剑走偏锋,他拍出来的片子也是频繁触及任性的底线,于是关于他和他的作品,在纪录片界便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平价。
喜欢他的喜欢得不得了,称他为拥有神之手的纪录片天才;不喜欢他的人则做梦都想他能滚出导演圈,称他为纪录片史上的毒瘤,。
就在安桥重生的前一年,多耳夫拍摄了一部关于偷渡的纪录片,纪录片一惊问世就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但随着内容一集一集的播出,多耳夫作为导演的品格和人性被提出了质疑。
纪录片是以卧底偷拍的形式进行的,多耳夫伪装成偷渡客深入偷渡集团,从越南、老挝、一路经过水路,辗转34天到达美国。期间为了成功拍摄出更震撼人心和有深度的内容,面对即将因为冷气、饥饿、缺水而濒临死亡的偷渡客们,唯一可以联系到外界的多耳夫却并没有选择报警,而是继续拍摄。
纪录片的最后,虽然偷渡团伙被多耳夫揭发,被警察一窝端,但作为代价的是偷渡客中三人的死亡,其中最小的一个女孩才十七岁。
安桥不懂,bbc为什么会让多耳夫这么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极端导演来拍摄学生交流文化的纪录片。
让他导演,那不就等同于让他搞事么!
说曹操曹操到,礼堂入口,多耳夫跟着手下几个工作人员正步伐匆匆的往里走。
“让他们把摄像机都给我架好了,一定要拍下所有学生们首次相遇的画面,他们见到对方时最初的行为,还有进入礼堂那一刻的表情,这些都要记录下来。”
多耳夫跟身边的助理交代着事项,他的语速极快,眼神里充满了狂热和兴奋
他一边说一边一瞬不瞬的盯着眼前这些来来往往的学生们,生怕遗漏下任何的重要细节。
“那个穿蓝色衣服的,那个带红色帽子的,还有那个穿小皮裙的学生……”多耳夫的目光十分尖锐,总能在人群中一眼就发现可能会出现的爆点:“这几个学生找摄影师跟拍,估计能找到一些有看头的东西。”
这支纪录片的制作,对多耳夫来说绝对可以算的上是他的人生大事了。
事实上,就像安桥疑惑的那样,在一开始bbc根本没有考虑要把这个纪录片的导演工作交给多耳夫来做。
只是说巧不巧的,组委会跟bbc谈这次拍摄合作的时候,多耳夫正巧在。
他听到组委会对这个纪录片的设想之后,突然就有了灵感,绝妙的灵感,像火山迸发一样在他的脑袋里炸开!
文化差异,认知差异!
发展与落后,自由与封建,贫穷与富有!
多耳夫的脑海里不断地窜过这些充满灵感的文字。
他几乎已经可以预想,这个记录片将会引发出什么样的热烈争议与讨论。
如果顺利,这部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