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十七章 中元节
    秋日里,天高气爽,秋阳柔暖,一个星期之后,便迎来了村里的一个盛大的节日——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虽然绝大多数地方中元节基本是不过的,甚至不能称其为一个节日,但是在南营村中元节却是一年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大节日,隆重程度丝毫不逊于八月十五中秋节。

    当地七月十五中元节最盛大的活动便是蒸花馍,祭鬼神。早在七月十五前两天,村里人们便开始蒸花馍,家家户户都蒸好几锅花馍,除了敬奉神灵的,还要留出足够一年吃的花馍。当地人所称的花馍,其实就是各种形状的馒头,有鸡、兔、牛、羊、金鱼、青蛙、狮子、仙桃、甚至还有爬娃娃和小面人等各种不同的造型。

    每到中元节,各家大妈大婶儿便各显身手,蒸出来的花馍惟妙惟肖,非常逼真。有的还在花馍的面粉中加入白砂糖,吃起来又甜又香,过口难忘。

    小孩子们也不闲着,有的凑热闹跟着大人们学做花馍;有的帮忙递黑豆、小红豆,给花馍安上不同的眼睛;也有的东家出来西家进去,来回串门,比较着谁家的花馍最漂亮。等花馍做好放入蒸锅,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瞅着蒸花馍的锅,希望可以早点咬一口属于自己的小面人和爬娃娃。

    花馍一出锅,往往还要根据造型,点上一些红色绿色等不同的颜色,让花馍更像是一个个艺术品。敬神的花馍是单独蒸的,谁都不可以碰。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村民们很早就起床,听说有的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地去村边的庙宇烧香祈福。

    花馍敬神活动结束后,所有的花馍都可以放心地品尝了。然后就到了晒花馍的环节,村里人便把花馍分成几袋儿,装入网状的提兜里,高高挂在门边的墙墩上,等着花馍逐渐被大自然里的风和阳光彻底抽干水分,变得又酥又香,最后再收起来,随时拿出来品尝。

    花馍是七月十五的精髓,它的价值不在于形状各异、精致漂亮,而在于它的味道。听村里人说,只有七月十五的阳光才能晒出花馍的味道。七月十五的阳光,既不似春阳那般柔和,也不如夏日那般酷烈,更胜过冬阳那般惨淡,那是一年四季大自然里刚刚好的温度,而花馍就是吸收了这样的阳光,蕴藏了秋天的灵气和味道,慢慢地被秋风吹干了,秋阳晒酥了,再储藏起来,供一整年去品尝、去回味。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日,啃一口花馍会感觉把一整个秋季也吞进了肚子里,而其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花馍里阳光的味道。老人们则说,花馍的香是因为带了神的祝福,那不仅是阳光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那种独特的香味对孩子们是种永恒的诱惑,常常要等大人不在家的时候,搬上小木凳,踮起脚尖,才能勉强够到网兜下面漏出来的某个鸡翅膀、猪鼻子、羊角,鱼尾巴,抠一点下来放到嘴里,就像是吃到大餐一样开心。

    这么热闹的节日里,村里人自然不会忘了白苏,离得近的、往来多的村民热心地给白苏送来了花馍。虽然白苏一再推辞,但是东家给两个,西家给两个,一来二去就积攒了二十来个花馍。慕白也送给白苏两个小女孩面人儿,胖嘟嘟的,头上有花朵装饰,怀里抱着一条鱼,连娃娃腿上都做了漂亮的纹饰。

    白苏真心觉得高手在民间,她捧着花馍就跟欣赏艺术品一样,怎么也舍不得吃。白苏学着村里人的做法,把花馍装到网兜里挂起来,希望冬天可以尝一尝花馍特有的那种幸福的味道。

    大约村里唯一没有蒸花馍的就是高洪宝家,他在村里小广场上跟大家闲聊时,漫不经心地说:“我们年年不蒸,反正都是面,圆的、方的、尖的、扁的,吃到肚子里不都一样吗?”有的村民打趣他说:“那烙饼和面条还都是面呢!吃着能一样吗?”引得大家一阵笑声。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