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五十五章 无字之书
独行的文本,同时批判它满纸仇恨,完全没有那种大作家该有的宽容和悲悯,我想,所谓宽容和悲悯,就像曹雪芹那样吧,既写凤姐毒辣,也写她能干,写人物,始终高于人物,不为书中的任何人代言,塑造的人物,表达的思想,都是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

    在这里,我很想辩驳一下,“仇恨”确实是《无字》的一个主题,叙述者站在吴为和叶莲子的立场审视男性,很多地方确实可能让男性读者无地自容,但是,我原谅了文本中的这种叙述干预,因为,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不只在一处强调:抛开婚姻和男女关系,胡秉宸真的是一个优秀的男人,五百年才能出一个,是一个值得敬仰的英雄。还有顾秋水,吴为清醒的时候总说永远不会原谅他,因为他毁了自己一生,但是她疯了以后,嘴里说的却是“爸爸”、“妈妈”,像牙牙学语的孩童那样,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原谅?

    再来读一读《无字》的后记:

    “我不过是个朝圣的人,

    来到圣殿,

    献上圣香,

    然后转身离去。

    却不是从来时的路返回原处,

    而是继续前行,

    并且原谅了自己。”

    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非常有感触,在这个世界上,当一个人受到了伤害,解决的办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向内走,要么憋成内伤,自己苦了自己,要么原谅,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另一种是向外走,要么报复施者,要么报复社会。

    我喜欢“原谅”这种方式,不仅原谅他人,更原谅自己,而且后者更重要。

    所以说,就算“仇恨”是《无字》的主题,就算文本中吴为至死都没有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但是作为副文本的《后记》却表达了“原谅”主题,与正文形成互文关系。

    本不该将小说人物与作者混为一谈,但我还是想说,写作何尝不是一种原谅,写出来,就与往日的温情和恩怨告别了。

    以上是一个普通读者的感悟,献给《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