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6.第十六章
    村长蒋建业站在小马扎上吼的撕心裂肺,各种打着鸡汤,周围的村民们全都眼巴巴的盯着他,关于大队初级社的他们全都不太懂,就等着蒋建业停下演讲后问上一嘴。

    终于,蒋建业吼的累了,下了小马扎一屁股坐上去,又朝一边的王红霞使了个眼色。

    王红霞了然,递过去一搪瓷缸的白开水,蒋建业低头抿了一口水后,才开口道:“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就尽管问吧!”

    王春芳立马围上去问道:“村长,这村改成了大队,对我们有啥好处呀?”

    蒋建业看了她一眼:“王春芳同志,你的觉悟怎么能这么低呢?光想着好处了!思想一点都不进步,都说改成大队了,还村长村长的叫着,以后记得喊我大队长。”

    王春芳涨红着脸退回了人群中。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全都不太敢围上去问问题。

    过了一会儿,虎子娘转了转眼珠,腼着脸上去问道:“大队长,那这改成了大队了,和以前有啥区别不?”

    蒋建业满意的点点头:“王晓翠同志这个问题问的好呀,问到了点上!这改成了大队后,咱们的土地就都归咱们集体的,收的粮食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虎子娘还是有些不懂:“这劳又是怎么算的?”

    蒋建业端起搪瓷罐接着抿了一口道:“按工分算劳动力,一个壮劳力出工一天最高能拿十二个公分,女人减半,这些公分能拿来换钱换粮食。咱们大队是按照人六劳四的标准来算的,每次农忙后,收到的粮食交完公粮和三统五筹后再拿出六成平均分给大家,剩下的再按公分分配,公分多劳多得,谁家劳力多公分多,到时候得到的粮食也就多了。要是不想要粮食想换成钱,大队还可以按国家征购标准收购。”

    听完这段话有些家里劳动力少孩子多的家庭不由得一喜,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田地分配以后生的娃,越生越多,吃饭的嘴就越多,可这田是固定的,没办法只能挨饿。对于他们来说这人六劳四的制度简直是他们的福音,就算吃不饱也能混个水饱不是?

    而张英俊的心却越来越低沉,他们家两个孩子需要上学,根本没法出工赚公分,姜小桂是个能干的,但女人的公分减半。

    六成粮食,听起来挺多的,可是这些年太平了,有些人家是牟足了劲生,多的甚至底下七八个,这人口越多,平均分配下来,到手的粮食就越少。

    红旗和翠梅又都是半大的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分的那六成粮食肯定是不够孩子们吃饱的,估计还得拿公分去换粮,这么一算,他们每年的公分光是够一家子吃饱都够呛,而且征购标准一斤小麦才给一毛五,一年三十来块的读书费想都不敢想了。

    散完会,张英俊回到家抱着头不吱声。

    姜小桂对着钱匣子发愁:“当家的,你说这可怎么办?家里也就五十来块了,顶多够两个娃再读个一年半的,到时候红旗刚好小学毕业要考初中,去县城肯定花销更大,要不让翠梅别读了,回家挣工分?”

    张英俊瞪了她一眼:“说什么呢?红巧那事之后,不都说好了不偏心眼了,以后男娃女娃都一样吗?这话以后别说了,让孩子听了寒心。”

    “这些年我有偏心眼过吗?就现在这种情况,哪还能够供得起两个娃念书?要是死撑下去,最后两个都念不成。”

    张英俊听完,狠狠地扒拉一下脑袋,“小桂,咱家还有多少粮食?”

    姜小桂一愣,“问这个干嘛?”

    张英俊艰难的开口道:“一会儿你把多余的口粮给理出来,回头我拿去卖了,城里一斤小麦四毛钱,卖了后就不用操心娃的学费了。”

    姜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