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不到一天就传遍了附近几个村子。何家顿时成了香饽饽,门槛都差点被踩断,自己村的,隔壁村的,不少人上门又是哭穷,又是卖惨,还有打感情牌的,就是为了一个工作机会。
其中最得意的非何春丽娘家村子里的人,最郁闷,最被人嘲笑就数杨树村,毕竟胡安可是土生土长的杨树村人,而且他还有两个同族的长辈在村子里,都不照拂一下,全便宜了何家村。
那段时间,村子里的气氛都有点低沉。就连胡二伯的儿子都提出过,想去找胡安说说情,把他们安进工厂里,最后被胡二伯给制止了。
直到七月,何家从村子里招了三四十个人进厂,直言目前人数够了,暂时不招人了,去何家的人才渐渐少了。
对此,林老实冷眼旁观,不置一词。他并不看好这个工厂,因为他们的步子一下子迈得太大了。
买地建房子修仓库,购买缝纫机等机器,怎么也得花好几万。再加上前期储存的原材料等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怕是把他们这几个月赚的钱全投了进去都不够。
更别提,建个工厂,不可能就只招几十个缝纫工和学徒就完了,还得招管理人员,仓库保管员,会计,门卫等等。这么多货,又不买辆运输的车吗?买了车还得招司机。生产出来的衣服卖哪儿?他们那个服装店可消化不了,所以还得招销售。
零零总总,少说也得招差不多百来个人吧。平均每个人按照三十块钱一个月算,每个月光是发工资也得三千块,更别提还有水电费之类杂七杂八的开销。
这样一算,一个月没有个几万块的销售额,工厂根本扛不住,非常容易亏本。而何春丽跟胡安两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没什么管理经验,走的全是野路子,好处是胆子够大,什么都敢干,坏处是没有长远的计划,工厂里关系户过多,管理混乱,很容易出乱子。
刚开始也许能凭借市场的红利,赚一笔,但时间一长,跟风者众多,产品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就会出问题。
而做衣服,他们根本就没自己的设计师,全是仿造南边沿海的新款式。一旦别人也抓住了这一点,大量仿制他们的衣服,他们的优势在成本低廉的小裁缝面前就毫无竞争力。
毕竟,一件布料值五块的衣服,小裁缝敢卖六块、七块,但何春丽他们不敢,因为他们还有其他人工、水电、运输、税务等成本,还有积压产品。
而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并不严格,他们自己都是抄的别人的涉及,也不可能要求其他小裁缝别抄他们的,只能吃了这个暗亏。
这些念头只是在林老实脑海中掠过,转眼又被抛到了脑后。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辛苦大半年,他即将迎来第一批丰收!
今年年景好,风调雨顺,没有干旱,也没有洪水,水稻长得颗粒饱满,稻穗沉甸甸的。
不过在收水稻之前,他们要先将小龙虾收了。
林老实提出的虾稻混养模式很成功,放进水田里的虾苗都长大了,一只只在田里爬来爬去,在岸边站一会儿就能看到好几只。
因为要分一半给林老实,村长干脆提出了一个办法,大家共同打捞,捞起来后,当场称一下,记好重量,由村里的拖拉机开到城里统一卖。卖完了,大家直接分钱就是。
这样比自己单独卖方便多了,也省事多了,大家都没意见,选了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准备捕虾。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m..新电脑版..,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