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音乐至善至美的境界。
和是一种自由的体。
和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物化的自然而然。
朱桢体悟着一种禅意的自由,随影随行般畅快淋漓。
所谓和与禅岂不是近乎相同。
朱桢脑海里首先蹦出来的乐器当然就是古琴,作为汉文化的瑰宝之一,古琴当之无愧地体现了“大和”的品格。
古琴四德,清,和,淡,雅。
嵇康也有众器之中,琴德最忧的慨叹。
朱桢面前瞬间显现出一副淡泊境界,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尔,无案牍之劳形。
就算是遨游太空的旅行者太空船上也有着古琴的乐调,这无疑说明了古琴的悠远。
大和之和,朱桢闭着眼,心中思索着,所谓琴七弦散声,宫商角徵羽又分正弄,漫角,清商,宫调,慢宫,黄钟调,如果加上变宫,变徵的散声,又可分为侧弄,侧楚,侧蜀,侧商。
要突出这个大和的意境,必须熟彻古琴品弦,调弦,定弦,谱每一个曲调都是一种艰难的决择。
朱桢闭着眼睛,手指在桌上轻轻跳跃,仿佛桌子就是一张古琴。
朱桢嘴角慢慢勾起完美的弧度,睁开眼瞬间在纸上流水般写下了琴谱。
一气呵成,行云若梦。
写完古琴调,朱桢立马想起另一个乐器,古筝,华夏乐器中古筝绝对属于气与韵和谐统一的完美结合体。
古筝有着诠释大和生命力最直接的震撼力和通透力。
充盈的恬静,悠婉的深邃,韵味的悠长。
和之意境非他莫属。
朱桢拿起笔在纸上沙沙写下曲谱,随即二胡,琵琶,箫笛等一些列乐器曲谱跃然纸上,朱桢就像盯着挚爱情人一般望着桌上的曲谱。
乐音似乎早已徜徉在他的脑海里,一脸惬意。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丝竹八音,如何能少得了人声。
朱桢突然想起了《诗大序》中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丝竹怎么可能少了歌声。
朱桢再次提成。
在纸上按照曲调写下了一段话:
“醉梦里,春去不觉云深处。
醉梦里,浅睡呢喃莲动渔舟。
醉梦里,迷醉不知今昔何年魏晋风流。
醉梦里,饮尽唐风宋韵。
醉梦里,颂尽诗文词赋。
醉梦里,遍踏彩云之南东临碣石。
醉梦里,细数千里沃北豪迈西垂。
醉梦里,虫鸣声中明月清风稻花香里说丰年。
醉梦里,一梦太和归去来兮痴醉不醒。”
朱桢脑海里的乐音停了下来,手中笔也停了下来,现场没有人知道他在干什么,甚至有人觉的他就是一个傻子,手足舞蹈。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人生在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朱桢拿着曲谱,出了教室朝着秦悠柔所在的教室走去。
一群白纱曼妙的女学生站在秦悠柔前面。
秦悠柔望着她们,“刚才通过看大家的演出,我很高兴也很欣慰,音乐和舞蹈一直都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所以平时我们民乐系对敦煌舞的学习和练习还是很有成绩的,众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