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当今陛下曾在那片湖泊旁,救过一个快要溺水的孝子。陛下不仅救了人,还为孝子赠银助其给母亲看病,而且隐去姓名,施恩不图报。
被救的孝子念念不忘陛下的救命之恩,便在湖泊旁修建了半座木桥,多年间坚持刻下许多为恩人祈福之语。
一个是微服私访的天子至尊,一个是辛苦讨生的木匠小民。
这样两个对比悬殊的人物发生在一个故事里,再加上皇帝微服私访的神秘元素,还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跨度来增加厚重,导致这故事一传出来,一夜之间便感动京城、感动全国了。
如今,仁义湖差不多朝着全国级中华美德教育基地的方向去了。
父母们教育孩子,小兔崽子你长大可得孝顺,你看看仁义湖边的大孝子张大成,事母至孝,所以后来即使溺水遇了险,也有天子搭救,后福无穷。
上官们教育下属,要心怀百姓,以仁为本,没看到陛下二十年前微服私访还不忘救人吗?
便是市井江湖间的游侠儿,也有的话说,当今天子救人不留姓名的举措,颇有我辈“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侠气啊。
更别提进学、本就关心时政的书生学子们,谁写诗题词的时候要是不用仁义湖的典故,那都羞于动笔。
一传百,百传千,从街边到巷口,到处都在刮着仁义湖的大风。
于是,京城的百姓在闲暇时,便开始扶老携幼赶来,在仁义湖边走一走逛一逛,回去逢人便说:“嘿,去了趟仁义湖,我素质提高了,精神饱满了!”
甚至听闻,已经开始有外地的人车马奔波赴京而来,想要一睹天子施恩不图报的行善之地了。
崔行初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短短半月,自己族学附近居然还出了一处风景胜地。
她问崔行蓉几人问道:“蓉姐姐,那你们去看过这个仁义湖吗?”
崔行蓉得意道:“当然看过了,我们一得了消息就去看了,那湖里的荷花倒不错。我有几个手帕交听说咱家族学就在仁义湖附近,问了我好几遍要来玩了。”
崔行如补充道:“初姐姐,如今那地方有官差守着呢,桥只给看,不给摸,连湖里的荷花也不许采了。”
崔行初心道:“这是要重点保护的架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