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本书的开篇,我想用一个江湖名人的话来开头。
“江湖里长满了**的触角,
唯有尘埃的边缘残留生之荣光。”
你应该猜不到说这句话的人就是这本回忆录的记述者。
不错,也就是我本人。
请不要去揣摩这句话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只是我很随意的一个灵感,我自己都很难解释得通。
灵感的产物,这种莫须有的东西总是很难说清楚的。
这点,许多创作者应该都有同感。
但是作为一个江湖名人,我可以把这句看似狗屁不通的话放在这里,因为它会因为我而变成名言。
只要是名言,你还管它到底有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呢?
就像一代知名侠客在江郎才尽后,仍然号称自己自创了一套新剑法,照样会引来一大堆疯狂的拥趸。
这就是所谓的,剑法精妙与否不在于招式,而在于用剑的人是不是大侠。
言语高深与否不在于狗屁通不通,而在于说这句话的人是不是腕够大。
很不好意思地说,这两点我都占了。
既拥有盖世武功,同时又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大侠。
所以,在第二次江湖大战(又称原会武)以后,我在黄山派掌门迎客松的极度力邀下,勉强答应写下这一部以自身经历为主线的、江湖历史上罕见的煌煌巨著。
侠之大者,当以匡夫天下正义为使命,以弘扬侠义精神为己任。
作者按:
岭南有客言鹤闲,江边无酒睡意酣。
四十余载空负剑,一朝随舟看泊烟。
作为一名行将退隐的江湖侠客,我在最近的日子里,时常产生一些幻觉。
不过,我把这看作是和一些异世界博学者间的神交。
譬如说,那天我忽然有了这样的想法。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这种高深如玄学的言论,其实归纳的简单一些,就是在说世界不是静止的。
江湖世界亦如此。
不可能一尘不变。
不可能一直风平浪静。
第一次江湖大战(又称洛阳会武)之前的武林格局,分为“北佛”和“南道”两大阵营。
北佛包括:以原少林寺及其附属岳嵩山派为主的僧侣系,以晋南铁佛庵及其附属北岳恒山派为主的沙尼系。
南道包括:以湖广武当山及其附属西岳华山派为主的道真系,以巴蜀峨眉观及其附属南岳衡山派为主的道姑系。
此外,东岳泰山实力最弱,但是历来保持立,盖不拉帮结派,是江湖上纷扰争斗的调解枢纽,并且作为历届江湖第一盛事之泰山试剑大会的东道主和举办方,一直颇受天下众英雄和众豪门的敬仰与尊重,被誉为“泰山北斗”。
再此外,西域昆仑派地处大雪山以西,与原门派来往不多,其帮派结构和实力也颇为神秘,派弟子素来被称为西方来客。
而第二次江湖大战结束以后,江湖格局大洗牌。
一些旧的江湖势力或是式微、或是走在革新的道路上,而另一些新的门派则开始一步步走进江湖历史的舞台。
武林里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美好的和平时代。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但是我在这里不能多说,不然会有剧透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