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里共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部分,在《文韬》里的第一段《文师》中详细记录了文王在溪边对姜子牙进行的面试考核。
姜子牙虽然很有才学,但是毕竟和文王第一次见面,话不能说的太直白,就以钓鱼做比喻,讲解自己对天下的抱负。经过一番试探,子牙见到文王态度恳切、虚心求教之后,话锋一转,立即提出了推翻商王朝以夺取天下这一重大的战略问题。听到这个话文王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到了地上,可算说到重点了,没白来一趟。但是姜子牙先不着急把自己的好办法抛出来,而是从天下大势谈起,指出了表面上强大的商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来日无多,而现在尚默默无闻的周室却如日东升、前程远大。文王爱听心中暗喜,真是个人才啊,分析得太恰当了,英雄所见略同啊哈哈哈。马屁拍的不留痕迹啊,人才人才,哈哈哈。
周文王被姜太公所描绘的光明前景所鼓舞,迫不及待地向太公提出了何以取天下的问题。姜太公捋着长长的白胡子哈哈一笑,孺子可教也,我们的思维频率已经在同一个轨道上了,于是便掏心掏肺地向大老板阐明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这样一个重要命题。认为“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要夺取天下,必须从“仁”、“德”、“义”、“道”几个方面着手。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天下归之”,也就是可以夺取天下了。综览全篇,既提出了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又提出了取天下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可以把本篇看作姜子牙扶周灭商的战略决策和政治纲领。
现在来欣赏一下《文师》篇里的原文,也算是穿越回几千年前看看姜子牙面试的现场直播了。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凤,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邪?”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本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