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前辈的人生》正文 第3章 二、 艰苦创业苦经商
    好心换来坏心肠

    大家分开以后,各家都是锅无下锅米,库无隔夜粮,日子可怎么过啊。父亲经过这一年的磨难,再加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还有亲戚朋友的信任,取借都不怕,自己家的吃粮问题能够解决。但二爷爷,老爷爷家就困难了,虽然分了家,父亲也经常照顾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题。

    那是1940年的夏天,一家的重担落在父亲身上,吃没吃,烧没烧,还欠下八、九石小米的外债,就凭种那几十亩薄地得何年何月得以翻身。

    秋天到了,父亲带领老叔和一家人起早贪黑的收秋,等把粮食打下来用斗一量,七十多亩土地打的粮食不到六石,二大爷给地主扛活挣了一石小米,加在一起还不到七石粮,扣出自家的人吃马喂,把急用的外债还了两石米,还欠外债七石多米。父亲心想,今年的年景还算不错,一年下来才这样的收入,如果在摊上个天灾病业怎么办啊,父亲就和爷爷、奶奶、大爷、二大爷和老叔坐在一起商量,父亲说:“今年一年下来了,收入就这么点粮,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脱贫呀,咱们得想想办法啦,”奶奶说:“不是听说凌源买卖家招人你再去找个活干吧,好挣点工钱。”因为父亲十六、七岁在那干过,累不少受,挣钱不多,所以父亲说:“那个地方不能去干,挣钱太少,再说我去了谁来管这个家呀。”奶奶说:“可不是呢,那怎么办啊?”父亲说:“我想咱们自己是不是作点什么买卖能赚点钱也好填补填补家里。我想到凌源去一趟,你们说行吗?”爷爷奶奶都同意了。

    父亲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后,就自己起了个大早步行走到了凌源。

    我的大爷李景耀从十八岁那年就去了凌源给一家买卖家当营业员,由于有点文化,工作又认真,大掌柜非常喜欢大爷,近一年来让大爷当个二掌柜,在凌源街里也认识不少人。父亲到了凌源,首先找到大爷,把来意说了一遍,大爷说:“做买卖得用钱,没钱怎么作买卖。”父亲说:“我们钱少就作点小买卖,赚多少算多少。”大爷想了想说:“我这几年也认识几个朋友,看看哪家的货能拿回去卖,是否能赊点货,回去卖了再还他们,看是否能行,你先在我这住下,明天再做商议。”

    第二天大爷和东家请了半天假,和父亲一起到大街上,看见大街两旁都摆放着不少针头线脑、鞋脚袜子、扫帚、盖连、年货、纸张,还有大买卖家的百货、日杂、锅碗飘盒、布匹、绸缎、还有卖牛、羊、猪肉、新鲜水产、大米白面等,真是作什么买卖的都有,看的是眼花缭乱,他们二人从大街东头走到大街西头,从南胡同转到北胡同,转了一圈,又回到卖年货的地摊边,看见卖年纸的很忙,买的人不少。父亲就和大爷说:“我看这年纸卖的很快,本钱还小,拿回去卖一卖,准能赚钱。”大爷说:“我看也行,我正好和街东头卖年货的吴老板认识,我和他说说先赊点你拿回去卖,卖了钱再还他。”父亲听了满心欢喜,就催大爷快点赊来。

    大爷和父亲快步来到街东头,找到吴掌柜的门店,正好吴老板在门店中售货,见大爷和父亲来到门前,便打招呼。大爷也上前问好,说了些买卖间的行话。见吴老板不太忙了,便把来意向吴老板说了。吴老板人很好,又和大爷有点交情,当时就答应了。父亲满心欢喜,就和大爷一起在吴老板处赊了十捆天地,十捆灶王(印着天上楼阁和灶王爷图像的纸)十捆黑纸、几捆门神、胖娃娃、还有些香表之类,总计三百多斤,吴老板问:“你是赶车来的吗?”父亲说:“我是走着来的。”吴老板说:“那这么多货物怎么拿回去呀。”从凌源到我们家就是120多里,怎么能把这三百多斤的货物弄到家。当时的交通工具又那么差,坐火车也只能坐到天义,中间还得倒车。大爷就借了个推车子,把这些货推到大爷住的地方。要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