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十三号伊甸园》正文 第二章 梦醒已是千古客
    北宋,元佑三年秋。

    洛阳东南,独乐园。

    清晨的薄雾好像轻纱一般,笼罩着这片青翠的竹丛。

    一位长裙及地的白衣女子正手持书卷,沿着竹丛间的小径缓缓而行。

    草间的露水打湿了裙脚,拖在地上沾了许多泥土,她却浑不在意。

    忽然一个书童匆匆赶来,在那女子身后轻声说道:“先生,有位自称‘无用和尚’的客人来访。”

    那女子慢慢回身,转出一张令人不敢逼视的绝美容颜,轻启朱唇淡淡说道:“无用和尚?此前从未听过这个名号……你先带他去‘种竹斋’罢,我随后便来。”

    那书童始终没有抬头,低声说道:“是!”

    没过多久,那女子沿着小径来到一座雅致的长轩外,轻提衣裙,款步踏上石阶。

    只见一个身形瘦长的黑衣僧人在轩中负手而立,抬头看着上方匾额。他年在六旬上下,面容神秀,白眉低垂,颇有几分儒雅的气质。

    一见到那女子的容貌,出家人也不禁呆了一呆,接着低头合什道:“阿弥陀佛!久闻独乐园主贤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那女子欠身为礼道:“大师言重了!司马瑗才疏学浅,哪来什么贤名?不敢动问大师尊号?”

    “贫僧贱名‘无用’。”

    “大师法名,似乎颇有深意……”那自称司马瑗的女子一边落座一边说道,“无用,勿用,藏锋抱朴,伺机而动,潜龙勿用者也……”

    无用忽然哈哈大笑,摆手说道:“先生说笑了!贫僧之‘无用’,乃自认是个无用之人,哪敢称什么‘潜龙’?说到深意,贫僧倒觉得此匾题字,似乎用意良深……”说着抬手指了指上方那块匾额。

    只见匾额当中写着四个挥洒自如的瘦体字:独乐亦乐。

    司马瑗也看了看匾额:“此乃先父当年手书,至于有无深意,小女子也无从知晓。未知大师驾临寒舍,有何见教?”

    无用道:“听闻当年令尊司马相公隐居此园,编写了一部奇书,自先秦而五代,凡千三百年之大事,尽皆备述,洞悉成败、安危、治乱之旨,官家许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又名《资治通鉴》。窃以为令尊此举功耀千秋,他日必得青史彪炳,《通鉴》亦将世代流传……”

    原来,当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辞官,就在洛阳城外建了这座“独乐园”,耗费多年编写了煌煌巨著《资治通鉴》,是为华夏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瑗就是司马光的义女,自从司马光死后,她就成了独乐园的主人。

    听无用如此称赞自己父亲,司马瑗略低螓首道:“先父若泉下有知,闻大师此言,也当有所告慰。”

    这时无用离座而起,双手合什向司马瑗鞠了一躬:“相公大作,贫僧渴慕非常,特来借书一观,望先生不吝成全……”

    司马瑗起身回礼道:“不瞒大师,《通鉴》成书早已送到东京去了。目下寒舍只有当年诸贤留下的手稿,疏漏之处甚多,唯恐有误于人,实在不便献拙……”

    无用摆了一下手:“无妨,无妨!既是诸贤之作,即便只字片言,也能发人深省,教贫僧获益良多。”

    司马瑗不禁奇怪:“《通鉴》所记虽为家国之事,都是些凡事俗务,大师身为出家人,理当超凡脱俗才是,看它有何益处?”

    “先生明照……”无用又把双手合什,面向西方恭敬地说道:“佛祖释加牟尼,前生也是一国君王,只因阅尽凡俗,才得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他又转回来对司马瑗说:“敢问先生,不阅尽凡俗,如何能够脱俗?”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