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保重!”大家齐声说着。
石志钢终于推着行李车、大步流星、头也不回地走进了离境大厅。
飞机平稳地飞行着。
空中小姐开始发送餐盒,她用甜美的声音问:“先生,请问您要吃饭还是吃面?”
“饭。”石志钢简单地答道。
“需要什么饮料吗?”
“茶。”回答依然很简单。石志钢这个喝茶的习惯是跟他的养父学的。
简便的飞机餐并没有让石志钢吃出什么味道。餐后,飞机上开始放映投影影片,先是介绍新加坡的风景片,然后是一部中国电影,影片是一部描写中国乡村生活的故事片。机上有些旅客在看书,有些在观看电影,还有一些开始睡觉。
石志钢没有心情去欣赏影片,他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和刺眼的阳光,思绪不由得飞回了二十几年前的户山屯儿……
在中国黑龙江省的最北端、靠近俄罗斯边境的地方,有一个小城市叫黑河市。在离黑河市40里外的大兴安岭的林区,有一个村落名叫户山屯儿,这里就是石志钢出生的地方。
石志钢的父亲石铁林,是林场的伐木工人。在石志钢三岁那年,一次意外夺走了他父亲年仅三十岁的生命,一棵百年老树不偏不倚地将没有丝毫防备的石铁林压个正着,由于当时交通不方便,人还没送到医院就断气儿了。
石志钢的母亲那年才二十六岁,就开始过起了守寡的生活。她叫李秀英,长得眉清目秀,那双眸子又黑又大又亮,石志钢的这双眼睛就是他母亲的遗传。
李秀英土生土长在户山屯儿,她的父亲那一代就是伐木工人。她为人直爽豪放,生就一付大嗓门儿,人们给她起了个绰号,就叫“大嗓门儿”。大家这样叫她并没有恶意,因为她是个热心肠,又好打抱不平,谁家的孩子挨打了、夫妻吵架了或是邻里不和了,她都要去张罗张罗,人们也喜欢找她评理,做中间人,所以大家叫她“大嗓门儿”实际上是对她的爱戴。
石铁林去世后,林场每个月发给他们母子一笔抚恤金和粮食,李秀英完全可以靠着抚恤金和救济生活,但好强的她硬是不要救济,坚决要求去林场工作,在她的软磨硬泡、再三申请下,林场领导经过慎重考虑之后,终于同意了她的请求。从此,她拿起了丈夫留下的电锯,成为了林场的第一个女伐木工人。
石志钢六岁那年,林场来了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叫罗坚,听说是从省城来下放劳动的。
罗坚住的地方离石志钢家的地窨子不远。
这地窨子是中国黑龙江北部的一种住房,为了抵御寒冷的天气,房子的三分之二埋于地下,只在露出地面之上的部分开一两个小窗户。由于房子的大门低于地面,要想进入屋内,需要先下几级台阶才可以到达门口。
很快小志钢就和罗坚成为了好朋友,他叫罗坚罗叔叔,这个称呼以后几十年都没有改过。罗叔叔也是很喜欢这个虎头虎脑、聪明伶俐的大眼睛男孩儿。他经常给小志钢讲故事,也讲城里的新鲜事。小志钢简直被他讲的一切迷住了,他开始知道原来这林子外面还有那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最让他着迷的是罗叔叔的那一箱书籍,那里好像是“百宝箱”,罗叔叔的很多故事都是从那里来的。
罗坚看出了小志钢喜欢书和想读书的愿望,就和志钢的母亲商量,让他来教志钢读书。石铁林和李秀英都没有读什么书,因为交通实在太不方便了,去最近的学校读书也要走十几里的山路,遇到大雪封山,所有与外界的道路、联系全部中断,要去读书根本是件不可能的事。李秀英现在认识的几个字是在“扫盲班”学的,她非常羡慕那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