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明朝大御厨》正文 第六十三章: 三厂运营
    此人号称双目可以看地三尺,只要请到他,就不怕找不到矿。如果找不到矿,那一定是你这里的地下压根没矿。只见徐老汉时而从土里扒出几块石头,放到鼻子边嗅嗅。又或者超上面吐口口水,然后用衣角擦擦接着嗅。时而又趴在地上,扒拉掉泥土,刨出草根来仔细观看。而他带来的那帮土地,也是人人那个铲子,徐老汉说在哪里挖,他们就立刻一阵狂挖。徐老汉不喊停就绝不停。

    终于,在转了好几个山头,挖了十几个大坑之后。徐老汉指着一处刚开挖的坑说道:“大人,经小的察看,这山坡下,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煤眼,里面有煤石怕不少于百万斤之多。”

    夏远听了很兴奋,同时又非常感兴趣,便问道:“何以见得?”

    徐老汉拱了拱手。道:“回大人,查探石煤,有视石,查矿苗和看植草三种办法。此山坡表土乌黑,又不生草木。此皆为山下有煤之兆。再视其山石。数石则行,显示其山下皆为优质之明煤,小的在此恭贺大人了。”

    一旁的王明也越听越兴奋,想不到这座不起眼的小山竟然是一座宝山。王明大笑道:“好好,徐师傅你寻矿有功,本官要重重奖赏你。”

    徐老汉师傅大喜,忙拱手道:“谢大人。”

    王明是个急性子,说赏就赏,立刻派人取来五十两银子,当场塞到徐老汉手里,“这是点茶水钱,看矿的钱另算!”王明心想只要这煤矿一开,钱财自然滚滚来,这五十两银子算不得什么

    既然找到了矿山,接下来就是开凿矿井。五天后青岛煤矿正是开工建设,上千名矿工们在这里挖坑采取,开凿井筒,并在附近建房屋,开挖排水沟、建造茅厕、垃圾收集区等,所有设施都以日照卫城为蓝本。

    井筒开凿至煤层后,就要布置和挖掘巷道,准备采煤工作面。明代已经懂得根据煤层的走向、倾角和厚度布置上山、下山和运输、通风巷道。

    这在孙廷铨《颜山杂记》中有明确记载:“已得炭然后旁行其隧”,“井得炭而支行”。“其行隧也如上山,左者登,右必降,左者降,右必登,降者下墄,登者上墄,循山旁行而不得平,谓之反墄(墄指阶齿)。”

    其意思是讲,要想采出不同位置的倾斜煤层,需要布置上山或下山,与采煤工作面连系。古代煤窑,通常采掘合一,掘进巷道也就是采煤。明代的巷道延深可达数十百丈。掘进巷道(往往即是采煤)所用的工具主要有凿、锤、镐、钎。

    矿道挖好后,为了防止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顶,支护是重要的。古代支护方法基本可分为人工支护和留煤柱支护。煤层及其围岩较软、较破碎时,用人字形木支架或二柱一梁木支架或方框支架支护。

    若煤及其围岩较坚硬时,一般不加支护或留煤柱支护。在徐富贵矿师的指挥下,在巷道的部署上,也是非常的科学。这时已经懂得根据煤层的走向,布置上山下山,还有运输与通风地巷道,最后建成地密密麻麻的各种巷道。

    此外在井下地支护上,在杨师傅的指挥下,矿工们采用了二柱一梁的木支架方法,最大地防止了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顶。由于夏远舍得投入,有制造出了水泥,所以井下原本通常是用木头支架的地方全部用上了金属支架,还用水泥加固矿道。就连徐富贵也直说这矿道想塌都难。

    接着是矿井通风问题,明代矿井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人工通风的办法,主要是用风车、风柜、风扇、牛皮囊等往井内扇风,但是这只对浅层煤矿开采有效。所以徐富贵采用的是自然通风法。

    又分为单井筒通风和双井筒通风。双井筒通风较为普遍。明代《颜山杂记》对双井筒通风作了明确的记载:“是故凿井必两,行隧必双,令气交通,以达其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