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落款为“傻神”的书信,居然与朱元璋的看法不谋而合。也因为这种巧合,更加让他为平安和刘景的无能感到大失所望!
皇上朱元璋之所以要部署这个“子殒由孙代”的被称为“乐隐”的计划,是他识破了老四朱棣之野心,看穿了老二的蠢蠢欲动,看准了老大的无能和软弱,看中了机灵过人的朱允炆的可塑性。
老大朱标不光是无能和软弱,身体也每况愈下,让朱元璋担心自己会不会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皇家来说,这白发人送黑发人尚属小事,最关键的是太子另立问题。
“重立储君王首,必然伤筋动骨。”
大明建国之初,皇子本来就不多,按历代王朝规矩,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并没有多大争议。而现在成年的皇子已有数人,其中任何一个上位都找不到成文的规定,诽议自然在所难免,轻者引起皇子之间的不睦,重则导致混乱而殃及国体。
因为那飞来的天书,朱元璋决定打破历朝历代的传统习惯,把朱允炆当作“预备”来培养,并部署了“乐隐”计划。
然而当下,朱元璋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却是,刘景把允炆当作书呆子来培养。而平安却因为允炆的兴趣和偏爱,放弃对他的武教。如果不文武兼备,将来岂能担当顶天之宏伟大任?
现在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不光是问责问题,而是怎么处置平安、刘景这两个误人子弟的家伙。
如果将“乐隐”基地的人一锅端,又由谁来替换平安和刘景呢?文师由方孝孺顶上,无论学识和顶层设计的理念,其皆胜刘景一筹。可武师呢?除了平安,还能物色到更适合的人选吗?
大明武功一流的人士大多集中在锦衣卫,而具备上一流武功且对自己绝对忠诚的就是廖永忠这个原本叫廖永平的弟弟:“平安”。
那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即便是朱元璋想灭他,也得找借口;即便有理由灭他,也得找到最为合适之人。
德庆侯廖永忠私自制穿绣有龙凤图案衣服的告发者不难找,而捉拿廖永忠的人选却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弟弟廖永平。
那廖永忠武功超一流,猪嘴马和疤脸卢之类武功尚处一、二流的小角色根本就难近其身,上一流武功的廖永平再练上个十来年,也未必能与其打个平手。
朱元璋想去想来,还是动用廖永平,也只有他能利用亲情接近廖永忠,并趁其不备将其捉拿归案。
为了洪武帝国大业,廖永平大义灭亲,毫不犹豫地执行了朱元璋的命令。这让朱元璋非常感动,当下问他欲求什么样的封赏,并许诺一概满足。
“回皇上,任何封赏皆需有福享受。平安是福,若万岁能赏给我一个平安,自是再好不过。”廖永平婉言谢绝了封赏。
“好啊,朕就赐你一个平安吧。”朱元璋龙颜大开,当下赐名,廖永平自是欢天喜地,从此易名为平安。
嗣后朱元璋慢慢思考,方发现这廖永平才是大明臣子中绝无少有的人精。与其相比,那些封了“公、侯、伯”爵的文武百官,除毫无所图的刘伯温而外,简直就是猪头。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握有御赐的免死铁券,自己照样可以找借口将其诛灭。
既享受丰厚的俸禄,犯了大罪却因为一个御赐的铁券而免死,朱元璋懊悔当初的作法的确久妥。一旦遵守这一承诺,那骄兵悍将岂不上天?大明王朝如何治理?大明律法不就成了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