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大邮商》正文 第四十章: 涉足
    莫小鱼仍然在自己小屋里守着满屋子的油墨香睡觉,昨天晚上,贾玲玲给他带来了价值大约500块钱的邮票,其中就有两整板的《庚申年》猴票,算了算自己手里共有二十张整版零七枚散的,莫小鱼把这些邮票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起。

    这样子的不断积累,莫小鱼不知道的是他现在就好比睡在一间用财富堆起的小房里。

    第二天杨守信亲自过来告诉小鱼说门面房找到了,于是一家人跟着杨守信来看房子。

    大家来到xx街上这一看,好像莫小鱼跟大水坑有缘分似的,原来这房子就坐落在老县城中心,玉山楼饭店斜对过,当时这条街上东侧都是门面房,各种商铺琳立,而对面西侧,则是零零散散的老旧门面房,门面房的后面就是比整条街还长的大水坑。

    那个时期像莫小鱼家住的小县城人口基数都很少,县城里面大大小小岁月留下来的自然水坑简直是星罗棋布。

    这种水坑现象并不只有小县城独有,而是当时基本上全国都是这样,即使在省城也是这样马路边上随处可见大水坑,后来随着人口基数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这些大坑慢慢都被填埋了,上面盖起了高楼大厦。

    那时候下再大的雨,街道上也不会被淹,那些水直接都跑到水坑里面去了。

    由于人口少加上生活物资匮乏,也没有太多的工业生活污水污染,那时候的水坑基本上都很干净,人们常常在水坑边上用棒槌洗衣服,小孩子们游泳,也能钓鱼。

    大部分坑边上都会有一口水井,人们常常从井里打上来挑回家倒入大水缸里存起来用。

    杨守信介绍的这处房子是一溜十二间的老门面房,卖房子的主人与他关系还不错,只是不知什么原因想卖掉这处老宅。

    等杨守信领大家一到房门口,从里面出来一位年纪约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十分客气的把让大家让进屋里来。

    这屋子间角深度大约有8米,中间三间是通开着的以前可能用来做过买卖,旁边的九间则是当住房用,房门开在院里,房间后墙对着大街,上面只留有一个小窗户,这样正确的算下来应该是三间门面房。

    那时候人们没有经商理念,像这样在马路上边,背对着马路的房子很多,也很常见,尤其一些老单位盖的家属院,就在那个马路边上,但是呢,这些房子背面都冲着大街,人们往往穿过大院门再进入各自的房间,这种现象现在在小县城里依然存在。

    这一间长度35米,十二间共有42米长,中间屋里有个院门,穿过院门里面是一处大院子,纵横长宽大约有50多米,土质的地面被弄的很是平坦干净,破败的院墙下种有几块菜地,院里还有一口水井,院尽头西面还有一扇后院门,打开后院门是一条窄窄的沿坑沿的小路,路旁栽种了许多大树,七扭八歪的通向远处,

    莫大鱼余小白看后也不知道这房子该不该买下,这房子位置说背也背,说不背也不背,对过虽然是玉山楼,可人们都集中在对面购买东西,这马路西侧门面房零零散散少的可怜,就显得有点背了。

    通过老杨询问价格一问才知道,这老人要价是每间550块钱,整个院子算1000块钱,这样算下来总计7600块钱。

    这7600块钱的要价按1980年当时物价算是不低的,你想想八三年才兴“万元户”这个词。

    这个家还是儿子做主,于是莫大鱼余小白看向莫小鱼,莫小鱼当即拍板,买下!

    老人一听甚是高兴,当时就喊来街坊四邻,守着大家的面,写好了卖房协议,又去了房产局,转过了户,等一切都忙活完了,莫小鱼对杨守信说,让他留心寻找他那个市场上的房子,如果有不管什么房子他都要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