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植掌大唐》正文 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甘寂寞
年大唐天下都算是难得的风调雨顺了,经常能够听到哪里又大丰收的消息,可这个丰收,也只是相对于原来那可怜的产量而言,事实上那产量能够养活的人数还是比较有限的。

    尤其是很多偏远的,或者是贫瘠的地方,因为肥力不够,种植技术不够发达等等原因,收获的粮食简直称得上是可怜,很多人还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境地呢。

    这对于大唐的人口和国力增长,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有了这些个作物就不一样了,土豆和地瓜这类的东西,即便是在贫瘠的山岭地上,即便只是粗放式管理,产量也是很可观的。

    比之原本种植的那些个五谷杂粮,高出个十倍八倍的都不是没可能,这绝对是质的飞跃啊。

    山药这种东西就更甭提了,就得是沙窝地里才长得好,长出来的才好吃,真正的好地,反倒不适合它。

    这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效果,那也是立竿见影的。

    拿出这些新作物不说,李承乾还在林森的建议下,弄了个类似送技术下乡的活动,让各地都找那些种粮食的好把式,下去给产量差的农民们讲讲种植技术。

    当然了是要给这些人报酬的,也不见得一定是给钱,完全可以在租庸调这些方面,给些优惠政策吗。

    这样对他们的受益也是长期的,他们教起来才能更卖力,更真心实意啊。

    没办法,现在人们手头有点技术都想捂好咯,生怕被别人轻易的学去。

    种地这种技术,更是事关一家人性命的,想要随意掏出来,哪有那么容易。

    平日里想要见识下,最少也得拜个师傅才成,广泛传播压根就没人会干。

    但是有了官方的组织,还有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个事情再想推行开来就方便多了。

    不论是贡献了技术的,还是学习的,都落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吗。

    也不用担心当地的官员不去认真搞这个事情,因为这事做的怎么样,也是要纳入对他们的考核范畴的。还有当地的粮食产量是否提升,这个重要的指标衡量着。

    这毕竟是和人口增长一样,一直都是考核地方官员的重中之重,也不用怕他们偷奸耍滑的。

    就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李承乾立马就在民间收获了巨大的威望。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了大家生活的,大家再也不用忍饥挨饿的度过一年又一年,怎么能不念李承乾这个新皇帝的好呢。

    一时间李承乾的生祠都多了起来,许多地方的民众,可以说是踊跃的加入到了对李承乾的赞颂中。

    稳住了数量众多的农民,国内起码底层民众就算是平稳了,李承乾的统治基础也就不用担心会有动摇了。

    普通人总是很容易满足的,反倒是与官员和权贵们之间的磨合时间要更长一些,威望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建立起来的。

    尤其是在李承乾的老子又干的那么出色,出色到需要让绝大多数皇帝都要仰望的程度,笼罩在这种千古一帝级别的明君的阴影之下,李承乾想要有一番建树,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