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我们的,世界——心理漫谈》正文 第9章 互我效应
    不知道为什么写了这一篇!就是诉说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关的。不喜欢的就别看了!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总是在痛斥成人世界的黑暗,而把儿童的世界当作纯真的代名词,不过事实真的如我们想的一样吗?

    ——

    2016年,qh海东市一个15岁的八年级男生,在儿童节这天,选择了服毒自杀,原因是因为他无法再忍受几名同班同学的长期欺凌。

    其实一直以来呢,不断有小伙伴私信给我说,我们那里又有谁欺负谁拍成了视频,王尼玛你要曝光啊。如果是过去,我们还可以安慰着自己说,这只是童年世界的一些阴影,是少数个例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很多的童年的阴影以视频的方式在网络传播,却使得我们成人都感到心惊胆寒。看到这大量视频,我感到这最可怕的地方并不只是这些孩子冷血的殴打,而是屏幕里永远充斥着的看不见却弥漫于四周的笑声。

    校园暴力永远只有少数人在做,但却是大多数人在看。我们总是在思考着校园暴力的成因,老师和校方的不作为,家长的疏于管教,甚至被欺凌同学的软弱。

    你为什么不按着一个来打呢?都被拿来反复讨论。不过在我看来,校园暴力的最大成因是氛围,也许你我曾经都遇到过,曾经班里有那么个学生,可能是家里面贫穷,也有可能是患上疾病,显得脏脏的笨笨的,人也不是那么的自信,于是他变成了班里一些混混取笑辱骂的对象。渐渐的,取笑他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氛围。于是不好笑的笑话在他身上就特别的让人发笑,打骂在他身上就显得天经地义,欺负他也不再局限于个别人,二十一个全班参与的活动。每个人都可以找出一堆讨厌他的理由,他向谁示好,谁就会赶紧远离他,他如果对哪个女生有好感,那个女生甚至会在众人的哄笑中气哭,这就是氛围的可怕。

    暴力在群体氛围的遮掩下,居然变的天经地义起来,弱者愈弱,暴者愈暴,而我们却对此习以为常视而不见,或许很多人脑海中美好的童年回忆正是他人最不愿回想的黑暗人生。

    我曾经目睹过一场同学会开成了道歉大会,同学们纷纷向当初被欺负的同学道歉,称“都是年轻时不懂事”,而被道歉的那个人,也会很大度的表示,都过去了,大家都是同学嘛。场面温馨又和谐,但我忍不住会想,那位同学是否也曾想过,像不堪受辱的那个陶某某一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而另外那些人,是真的年轻不懂事,还是明明懂事了却被群体氛围裹挟着,选择把痛苦留给那位同学?

    我希望,会有那么一些人,从今往后作出不同的选择,也许是挺身而出,也许是打圆场的制止,甚至只是在事后给那个被欺负的人递过去一张纸巾,也能够让欺凌者意识到他的行为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在被欺凌的同学眼中,你的小小举动,却可能是他继续前行的勇气。

    请你不要做校园暴力的旁观者!

    以上文字节选于某网络综艺真人秀的一段台词。

    这段话不没有做任何更改,哪怕是一点点。我喜欢他的用词,喜欢他的字眼,即使可能或许和我水平差不多吧。也是在我看来,他的思考更加直接,范围涉及也更加广,能够给人不同的解读想法吧。

    可是,真的只有这些?

    我们要知道,校园暴力永远不止你所能够看到的方面,更多的是你所看不到的。而且,童年回忆的阴影只是存在于校园吗?

    以上提及可能会让你想到自己的年幼无知时,可那只是你的童年,现在的青少年儿童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可能远不如我们想的那么美好,可是这又怪谁呢?

    首先提及父母这一类的亲属,最严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