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重回记事时》正文 第二十章 算术时间到
非常满意就是了。

    额,已经上课了,萧岚一下子已飘到九霄云外的思绪收回来。将捆好的小竹棍给了期待中的唐苗苗,萧岚将视线转到讲台上的王小娟身上。至于拿着这些未免过于齐整的竹棍,同桌会不会觉得有些奇怪,萧岚表示不担心,反正咱就找到这样一根长得很齐整的竹子,然后裁了几十根小竹棍,反正竹子是没有了,竹棍还有一些,到时候,有此一问的唐苗苗会把问题源头的小竹棍作为答案,还是把已经确认不在的竹子作为答案,那就是她伤脑袋的事情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一个新的东西了,如果有带小棍子的同学可以把它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哦!”在安静的教室了,王小娟今天的数学课终于往前推动了。

    相信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特别是小学初中的学习阶段中,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人任课老师说某某东西还不错,有需要的可以自己准备一下。然后,在一段时间过去,你就会发现,全班的所有人,除了极少数的几位,老师当时所推荐的东西,人手一样,可以是书本、也可以是书本外的教辅工具。至于说高中,不知道高中最多的是什么吗?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一种叫做试卷的东西了,更何况那时候根本不用老师说,往往是学生紧随其后进行追问。这样的情况到了大学,才算是一个完结,也不能说这样有什么不好,但也算是结束学习生涯的社会人回忆起来会心一笑的吧!

    不出萧岚所料,全班30位有志之士,全部都准备好了小棍子。其中有些明显是学校小卖铺的产物——塑料算术棍,另外也有和萧岚一样采竹子做的,当然相貌品级自然是远远不如的了。除去这些,也少不得一些别出心裁的,比如带的是吸管的(就是小时候喝娃哈哈的那种塑料吸管),带的是废弃圆珠笔芯的这类。

    “好的,那我们就开始。”只见王小娟从讲台下掏出来一根粗粗大大的塑料棒子,反正以萧岚为参照的话,拿棍子有他的大拇指这么粗,长度的话和他小臂长度差不多,已经足够萧岚用粗大来形容了。台下众人对这个已经不陌生了,1~10数字学习中随着数字增加而增加数量的辅助道具。那棍子有一个类似试管架的摆放架,一个架子刚好能放10根,反正萧岚的数字歌,也就是随着这个架子渐渐被放满,而逐步学会的。

    第一节课非常简单,面对着29名好奇宝宝和装成好奇宝宝样子的萧岚,王小娟老师耐心介绍了三个新的数学符号:“”、“-”、“=”。其中“”读作加号,表示把东西合起来,“-”读作减号,表示东西减少或者被拿走。“=”读作等于号,表示东西一样大或者相等。

    然后就是粗大塑料棒登场的时候了,数学运算从什么开始,毫无疑问就是“11=2”了。假设,左手一根棒子,是1,右手一根棒子,同样是1,那么两根棒子合起来,是多少?众人答曰:“11!哦不,是2!”以上回答纯属待在座位上的某个无聊的娃的联想,请忽略。幸好现在萧岚这个班还没有开始10以上数字的学习,不然真心怀疑这家伙会不会直接喊出来。

    其实,王小娟的演示,这也就是小学筹算和指算的雏形了。摆一根棍子,记做1,在稍远的地方再摆一个棍子,同样记做1,然后合在一块,数一数就是2了,文字化表示就是一个1和另一个1合在一起,变成了2,数学化便是众所周知的:“11=2”。

    在老师要求大家用小棍子重复老师的动作,同时复述老师对这个动作的解释的时候。萧岚直接用竹棍摆了一个11=2,转头对琢磨的差不多的唐苗苗地问道:“苗苗,你知不知道一加二等于几?”

    “嗯,你等等,这是1根棍子,这是2根棍子,合在一块,啊!是三根棍子。是3,12=3对不对萧岚?”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