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水草丰美,风光秀丽,果然好地方,李陵心中大喜。
终于可以安心过几天舒心的日子了。
龙城,匈奴人心中曾经的圣地。
那高高的祭坛,是匈奴人几千年来的精神支柱。
李陵看到,昔日的城郭早成废墟,那高耸的祭坛,也在城郭被毁的同时,被人为削去了一大截,几乎削平了,通天的石碓也随之没了踪影。
李陵好生感叹,一座宏伟的都城尚且如此,更何况短暂的人生呢。
李陵将营地设在了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边。
这里有可供人畜饮用的河水,抗干旱能力强,可以不用来来回回转移营地。
这里轻易便能看到龙城废墟以及龙城周围的一切。
李陵又命令兵士,在营地旁的高地上,堆砌了一个高高的土台。
登上土台,周围几十里风光尽收眼底。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了大军,都可以提前看到,有足够的时间作逃离准备。
这个高台被后人称为李陵望乡台。
当年,李陵确实经常登台送目。
这里望不到长城,但能够感觉到长城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
李陵知道,一朵白云由北飘来向南飘去,很快就会飘过长城。
但那里仍然不是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故乡在西南,而西南正好有一道山脉碍目,根本望不出去。
李陵也经常和妻子乌力罕到龙城西南的那道葫芦状的山谷里去游玩。
乌力罕告诉李陵,她祖先的坟墓都在那道峡谷里,却绝口不告诉李陵,这里还有一个更大的秘密,那就是冒顿单于的藏金处。
一天日落时,李陵突然感到心绪不宁,慢慢登上了高台。
正是夏初季节,放眼台下,河边柳树依依,不远处的榆树生机盎然,头顶上野鸟翻飞,好一派景色。
李陵又将目光投向西南方向,看到青山成岭,山外有山,绵延不断,望不到尽头。
李陵思乡之情更切,想到连梦到故乡都成了奢侈,小声吟道:
柳青榆绿风光好。
夕阳斜照。
闲鸟不解黄昏近,
乱鼓噪。
无端谱得思乡曲。
去路迢遥。
算来能得几次梦,
叹飘渺。
李陵人在匈奴心在汉的日子过了一个阶段以后,开始想,民族是个什么东西?国家又是个什么东西?民族能脱离战争吗?在民众遭受战争的蹂躏时,在国家遭受战争的挑战时,当战争不可避免时,我们靠什么去赢得战争?
李陵想到,是民族用每个成员的生命作代价,是国家用民族作代价,到头来,还是靠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和伟大智慧。
一支军队的强大,可以获得一次战役的胜利。一位将军的能力,也只能取得局部胜利。要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还是要靠决策者的远大目光。
汉匈的几十年战争,至今未分胜负,就是由于匈奴再没有出现第二个冒顿,中原也没有出现第二个秦始皇。
想到了这些,李陵心中的怨愤没有了。
自己能力再强,即使用五千人战胜了匈奴的八万人,又会如何呢?不过一次战役而已。
五千人不可能将匈奴灭掉,匈奴也不会由于丧失了八万人,就一败涂地,丢掉了整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