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归国,文武百官一定会夹道欢迎他。
每想到此处,苏武便心潮起伏,激动之情难以克制。
因此,时光虽然流失了十九年,苏武的思想仍然是当年的思想,精忠报国的远大志向,并没有因时光流逝而减弱。
而李陵经事太多,世界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自己的去留问题早已想得透彻。
交谈中李陵发现,苏武的想法非常幼稚,似乎仍然停留在当年的毛头小伙子的水平,对美好未来充满了幻想。
李陵刚想提醒苏武一些归国后的注意事项,立即就被苏武的慷慨激扬打断。
有时李陵刚讲起一个话题,立即又被苏武喝止。
苏武处处以成功者自居,哪听得了不同意见。
李陵悲哀地想到,两人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
所以,两人的谈话并不愉快。
后来,李陵干脆一言不发,苦笑着静听苏武的远大抱负和对未来的幻想。
苏武归心似箭,劝不动李陵同归,只好满怀惋惜地自己走了。
李陵在高台旁边的河梁上置酒为苏武送行。
那天,北风呼啸,天空乱云飞度。
李陵突然觉得,与苏武此别,将是他们今生的永别,心中立即激荡起了激情,慷慨赋诗道: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苏武也动了真情,老泪纵横,应诗道:
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子当留斯馆,我当归故乡。一别如秦胡,会见何讵央。怆悢切中怀,不觉泪沾裳。愿子长努力,言笑莫相忘……
苏武和两位汉朝来接他的使者上路了。
李陵登上高台,心潮难平,目送苏武南去。
荒草漫漫,青山倒卧在天边。
李陵柔肠寸断,心思早已飞回到了故土。
故乡的山,故乡的河,故乡的田野,还有那难忘的乡音,故乡的记忆,少年时的伙伴,呼啦啦一起涌入李陵的脑海,李陵落泪了。
苏武苦敖了十九年,终于能够带着他已经磨秃的节杖回去了,在李陵的目送下,渐渐消失在南方的地平线上。
苏武回到了日思夜想的长安,一年后,展转给李陵稍来了一封长信,详述自己回国后的情况:
老母已死,妻子改嫁;汉皇封了他一个典属国的小官,现在无事可干,赋闲在家;苏武非常想念远在北海的妻子儿女,几次请求皇上,让皇上同意他接家人来长安团聚,均遭皇上拒绝……
看完苏武的自白,李陵再次心胸激荡,提笔给苏武回复了一封长信,为苏武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感叹,即著名的《答苏武书》。
从这封信中我们看到,李陵对战争、世故以及西汉政治和自己的人生都作了深刻的思考,他已经不想再打仗,不想再为腐败的西汉统治者卖力,更不愿帮无能的匈奴王庭做事了。
即使回到中原,已经举目无亲,还回去干什么?
李陵无耐地叹道:
“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李陵早已死了回汉朝的念头,和他贤惠的匈奴妻子乌力罕,以及乌力罕为他生养的几个儿女,平淡地打发着多余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