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牧野短笛》正文 三国人生の仁
    三国中仁的代表,貌似就是罗氏笔下的刘备玄德公。</p>

    刘备,所谓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起于黄巾战功,辗转江湖几十年,颠沛流离中逐渐壮大自己,身边文有诸葛、孙、简、糜诸人,武有关张赵之流,终于占据巴蜀,得以鼎足三分。</p>

    在刘备一生征战中,人们谈论最多的可能是其仁义。</p>

    最初的忧国忧民而结义桃园,后来新野败退携民而行的日行不过十里,包括后来占据成都之后在赵云的劝谏之下把田产分给百姓等等,貌似无一不体现他对民的仁爱之心。</p>

    至于不舍赵云而泪眼相执,为得卧龙相助而三顾茅庐,摔子慰将等等行为,又似处处体现他对人的仁义所在。</p>

    这里需要注释一下的是,在古代,其实所谓的人民也是有阶层之分的,所谓人,多指世族名门以及为官宦者,而民才是现在人们所谓的平头老百姓。</p>

    中国人多年来有一个固执的念头,叫做道德。</p>

    在几千年的文明当中,其实道德才是中华文化能够传承的主线。而在这所谓的诸多的道德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貌似又是重中之重。</p>

    人们总说,乱世出英雄。</p>

    其实不管乱世也好,治世也罢,英雄总是有的。区别就是乱世的英雄好出头,治世的英雄往往有这样那样的色彩。</p>

    总之,我把刘备这个视民如根的雄主,作为三国演义当中仁的代表。</p>

    那么这所谓的仁,在现代社会究竟有没有意义?在这个以金钱和权势为最终目标的社会当中,我们的老祖宗所提倡的那些道德观念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p>

    毋庸讳言,有。</p>

    以目前各地频出的车祸为例,为什么老李家出了两位让人愤恨不已的“衙内”?人们归结为官本位思想也好,归结为特权阶层也好,或者干脆在人们心中还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也罢。其实如果当初驾车者能够下车温言关心一下而不是恶言相向或者干脆就动手,恐怕事情就又不一样了。</p>

    再以身边之事为例。这两天我一直在医院照顾家慈。也是因为一场车祸。车祸之后,肇事者没有看到人伤而未亡于是倒车再碾压几下,或者开车就跑,而是赶紧下车携伤者直奔医院,过程中搀扶、按揉、安慰等等无一不做的到位。试问,我们这些受害人家属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做出什么样的回应?</p>

    私下里以为,这肇事者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仁的表现。而恰恰是这种仁,才有可能避免一起又一起的这门那门的的出现。</p>

    上位者对下位者。往往有关爱之言或者举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也就是仁的表现。</p>

    下位者身处的环境往往是倍感压力,不管这种压力来自于经济也好,社会也好,或者就是单位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种种杂乱的关系也罢。上位者往往就是一句话,就能缓解下属的不安;往往就是一个举动,就能让下属倍感亲切;往往是不经意的一个决定,就能让下属有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p>

    种种仁的变现,其实不可能在短短的几百几千个字当中就能说完。</p>

    孔子说,仁者爱人。不管他说这句话的出发点是什么,也不用管他老人家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究竟是为哪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