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稍事休息,在连长的带领下,大家拿着铁锹、十字镐、扁担、铁桶、竹筐等工具,排着队,唱着歌,直奔抗旱现场。</p>
现场离临时驻地不远,10分钟就走到了。</p>
虽然部队刚就位,但工地上早已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五颜六色的彩旗插在沿河两岸,一眼望去,格外壮观;通信分队的动作真快,已经把喇叭从指挥部广播站沿河岸线接到了工地,此时高音喇叭已开始播放欢快的音乐。</p>
河床两边,已提前用白石灰画上了醒目的直线。为了保证开挖河床的平直,隔几十米还打了1个木桩。</p>
连长站在河边介绍任务:“这里就是我们作业的现场。与我们相邻的部队:左边是侦察连,右边是警卫连。衔接的界限有1个明显的木桩标志;我们的任务是清理、拓宽300米长的河道。这个河床约20-30米宽,除了河床中心有水外,基本上都是干土。我们要把河床加宽到30米,并向下挖土约2米。大家可以看到,河床的上面一层基本是沙土,很好挖,但河床下面和中间部分有淤泥,清除的任务较重,有的地方还有水。</p>
为了按时完成直属队首长下达的任务,我们的作息时间是:每天早上6:00起床吃饭, 6:50出工,18:20收班。下面开始干活!”连长说完手一挥,带着大家直奔河床而去。</p>
多个连队同时展开在一条河床上施工,大家你追我赶,干劲热火朝天。指战员们冒着初春的寒意,穿着单衣单裤,奋战在工地上:为了提高效率,挖土、挑土轮班进行;力气大的是1人挑两小框,力气稍小的是两人抬1大桶。</p>
连长、指导员及几位排长分别带着一部分人,挽着裤腿,下到河床中央清淤,因为气温不高,水中寒气大,大家30分钟一换班。本来在水中干活裤子、衣服打湿后比较冷,换到没水的地方挑土、抬土,一会功夫浑身就冒汗,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谁也记不清1天湿了多少次,干了多少回。</p>
干燥的沙土用桶抬,带水的淤泥用框装。忘我地工作,和时间赛跑。几天下来,效果十分明显,不过大家的双手、双脚也打出了许多水泡。</p>
每天收工,大家就在小河边简单地洗手、洗脚,再穿上解放鞋。干活的时候并不觉得疼痛和饥饿,而一旦听到收工的命令,顿时感到又饿又累,浑身都不自在。</p>
因为白天工作量大,体力消耗厉害,晚上一般不再安排其它活动,大家抓紧时间在帐蓬内养精蓄锐。</p>
每个帐蓬配1盏马灯照明,光线不是很亮。</p>
劳动了大半天,既不能看书,也懒得闲逛,连说话的劲都没有,大家就躺在床上休息。有精力的小声聊天;没精力的倒床就睡,也不管周围吵不吵,睡不睡得着,反正是只要能休息就好。</p>
时间还不到20:00,帐蓬里显得格外安静,没有一丝生气。这种气氛,对喜欢热闹的肖吉林来说,实在不适应;而且他认为这样的休息,是一种消极的休息方法,应该搞点什么刺激活动,让大家兴奋、高兴,这样才能达到积极休息的效果。</p>
“同志们,排长开会没回,大家躺着也不累,本人作了1首打油诗,大家听后给点评论如何?”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