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倒台的是蔡京。</p>
恐惧是最好的清醒剂,赵佶惶惶不可终日之余,回想前尘,他一下子想到了谁是帝国大厦的掘墓人。蔡爱卿……不是你哪有今天?你算是把老子给坑苦了,朕岂能饶你!</p>
他派人去蔡京家,勒令蔡京写辞职报告,从此退出官场,不许在朝庭内生存。这就是赵佶所能想到的最凶狠的报复了,他仍然没想过要杀人,哪怕是罢官,也准许蔡京自己辞职。</p>
蔡京从此退出了官场,其他的人还在观望中,突然间传来了一个消息,把一切的侥幸心理都狠狠地砸得粉碎。</p>
</p>
北方前线传来最新塘报,金军在保州、中山府遇到顽强抵抗后,当机立断不再纠缠,绕过了这一带,直接杀奔黄河北岸。</p>
计算路程,只需10天,就会杀到汴京城下!</p>
京城一下子全乱套了,每个人都跳了起来,寻找各自的生路。富商、百姓、朝中大员纷纷租车雇船南逃,赵佶自然也想到了逃走。可是天子出京,天摇地动,汴京是帝国京都、留下谁守城看家连带着阻挡金军当盾牌?赵佶想到了大儿子赵桓。</p>
赵桓,生于1100年,这一年26岁。说来也怪,有宋一朝,继位登基的如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几乎都是上一任老皇宴驾归西,新皇临时竞争上岗的。而赵桓却是宋朝自宋仁宗之后唯一确立的皇太子,可谓是根正苗红,名正言顺,这不知道到底是他的大幸还是不幸。</p>
赵桓的生母王皇后,是赵佶的第一任皇后,赵桓能荣膺皇太子大位,也是子以母贵。但可惜的是,王皇后死得太早,年仅25岁就走了,留下赵桓孤零零地活在皇宫里。那一年,赵桓年仅9岁。悲剧开始了,赵佶有了第二个皇后郑氏,郑氏也生了皇子,叫赵楷。</p>
赵楷被封为郓王,迅速成为父亲最宠爱的儿子,爱的程度达到把祖宗家法都改了。宋朝规定,“宗室不领职事”,永远只吃白饭,赵楷却当上了提举城皇司,不限早晚,随时可以出入皇宫大内。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赵楷总有一天会取代大哥,当上宋朝皇帝。</p>
这样长大的皇太子,是非常合适当替死鬼的。赵佶思前想后,慎重考虑,决定迅速把赵桓推上前台,由他去当肉盾,自己带着郑皇后、郓王远逃江南。</p>
赵佶下令任命皇太子兼职开封牧。</p>
</p>
这样一来,赵佶要逃跑的事就再也捂不住了,京官们都活动了起来,上至宰相下至门吏都回家打包收拾衣物,好跟着皇上一起跑路。眼看局面就要不可收拾,有个叫李纲的小官,力挺他的好朋友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兼侍读吴敏给皇上谏言。吴敏对赵佶说,逃跑可以,但汴梁是京城,不仅是社稷宗庙所在,更有百万子民的生命,无论如何要处理完善。你想让皇太子留守是吧,那就得给出相应的名份。</p>
有皇帝在,皇太子命令不了军队;只是开封牧,没法号召全国支援京城。为今之计,最起码的权限是监国,最好的位置是皇帝。</p>
也就是说,吴敏要赵佶禅让皇位,并且他着重强调了一下时间,仅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