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秋林镝》正文 第五节
怒极,亲率中军亲兵舍命赶来,宋军却不恋战,且战且走。粘罕看看赶上,忽听一阵梆子响,左右两翼黑暗中突然万箭齐发,金兵倒了一片,一时喊声大举,宋兵援军杀到。</p>

    粘罕大惊,情知中计,只好咬碎钢牙,挥军急退。李纲本来兵少,黑暗中虚张声势,吓退粘罕,接着燕青众军,一齐退回城去。</p>

    四</p>

    当夜,李纲和燕青等人都宿在新酸枣门城楼上,密切监视着敌军行动。半夜以后,探马报来,金兵已撤。李纲大喜过望,燕青却有些不敢相信,以金人那种悍不畏死的作战传统,不大会一次受挫就龟缩退后。二人手扒城碟从城头望向城下,只见一片黑暗之中,远处有些跳动着的灯光和隐隐约约的嚣呼声,也弄不清楚方位和距离远近。二人商量决定明晨亲自出城去实地视察一下,以摸清金军的虚实。</p>

    高三百余尺的铁塔,又名“开宝寺塔”、 “灵感塔”、“上文寺塔”等,属汴京八景之一,时称"京城之冠"。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镶嵌,远看酷似铁色,故尔称为“铁塔”。铁塔顶上嵌着一只葫芦式的铜质大宝珠,远远看去,就像出家人戴着庄严的僧帽。铁塔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呈等边八角形,共十三层, 位于封邱门外甘露寺东侧,是东京附近最高的建筑物,登上去眺望敌营,一目了然。</p>

    为了不打草惊蛇,第二天一早,李纲只带了燕青、贺俦、张原和少数几个护卫,轻骑减从,直奔封邱门而来。几个人均身披轻裘,里面却裹上重甲,以防万一。</p>

    铁塔距封邱门城门不过数箭之遥,几人飞身上马,开了封邱门,一阵疾驱,早到塔下。这里昨天还是战场,一路行来,到处都可以看见战死的金军人马的尸体。铁塔下原有一座大寺院,塔的周围围着木栏干,此时都被金军烧了,灰烬犹温,焦味扑鼻,烧得焦头烂额的佛像横七竖八地倒在灰烬中间。看来,这寺院和木栏干还是昨夜撤兵时烧掉的,但他们已来不及破坏铁塔了。从人们稍微拨去一些断木焦砖,他们就进入了塔内。塔身内砌旋梯登道,可循着扶梯拾阶盘旋而上,直登塔顶。连日来天气都是阴沉沉的,雾气四塞,阴霾不开,且喜今天却是个大好天,卯初刚过,东方升上了一轮朝阳,驱散了浮云薄雾,高悬碧空,为他们一行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p>

    铁塔底部较阔,从底层向上逐层递减。层层建有明窗,一层向北,二层向南,三层向西,四层向东,以上雷同,直至最高层。另有盲窗,所谓盲窗,其实是打不开的窗模。</p>

    金军确实退走了,退得匆忙,这从地面上留下的混乱的遗垒可以看到。铁塔八面有窗,他们从明窗窗口望过去,金军大约后撤了十多里至二十里远近,原来驻军的牟驼冈一带变成了空宕宕的一片。但是不难看出,在十多里外的地方,金军的营帐密密层层,军旗招展,灰尘飞扬,金戈耀眼,马嘶声声,军容依然如山,士气犹自旺盛。</p>

    李纲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p>

    昨日之战,虽然险象环生,最后到底把金军击退,李纲由此也多少产生了一点轻敌之心。特别当午夜后探子报来,金军已撤,他一度幻想金军可能知难而退了。他到底还是文人出身,虽然勇于任事,军事经验毕竟不足,谋事有时难免轻率。</p>

    昨日战后,燕青就一再提醒他,即使守城得胜,最后要打退金军,仍非依靠勤王的西兵不可。他当时听了,心中还有些不然,只有此刻他亲临战地登塔环视,看到金兵的实力仍是如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