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p>
</p>
《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中国的“大学”一词除了指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外,还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痒近是也”。虞舜时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以后夏朝的东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当时位于京师的最高学府。</p>
皇朝帝国时代到了汉朝,中央设立太学,为最高学府,而地方也开始设立郡学、州学、府学、县学等供同龄学生学习的的地方官办高等学校,相当于不同阶级的公立大学,低阶大学学业出色的学生可以进至高阶大学学习。隋唐以后太学改为国子监,唐朝以后出现书院。书院可以分为大学部、小学部,有些并不严格区分,有官办,有私立,不少是私办官助。白鹭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都是著名书院的代表。中国传统的学校部分培养公共政治服务的官员仕人以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偏重儒学人文教育。</p>
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和西方现代的大学存在差别,尤其官办学校以培养治理政府的仕人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学科上自然科学尤为缺乏,所以到近代整个的传统教育体系都面临着转型、革新。在近代和西方交流以来,西方的“university”早期被翻译成 “书院”等。</p>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 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廷的视野。北洋西学学堂(今天津大学)是中 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成立于1895年。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转为效法美国的大学制度,延续至今。民国以后“大学”和“学院”等则成为正式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则为全苏联式的教育。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恢复中华民国的道路,使美国的大学教育模式成为华人地区主要的借鉴模式方向。</p>
澜考取的大学是国内知名高校,也曾是沿袭苏联式教育的院校。然而,大学对于澜来说是神秘的,不仅是这所学校,也是这座城市。澜真正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异地求学。澜没有让父母送,自立要从入学开始。澜要从此刻起成为一个大人。不满十八的的她,坐火车来到学校,一出火车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广场上,各大高校,拉着学校名字的横幅,打着热情欢迎的旗号,俨然就像庆祝重大节日。瞬间这座陌生的城市不再冰冷,师兄师姐热情洋溢的笑容像六月的天气,融化了一颗颗胆怯的心灵。</p>
宿舍是古老的三层筒子楼,一个宿舍三张上下铺,一张方桌,一个六层铁皮柜。第一个来的是北京郊县的女孩亢,矮矮胖胖有当地女孩的开朗大气,选了靠近窗和柜子的床铺和最高一层柜子。和弟弟一起来的,弟弟个子不高,有点瘦,很帅气。她的下铺是个山西女孩霖,瘦瘦高高,话不多。母亲忙里忙外,很爽朗干练的样子。靠窗另一边下铺是个陕西女孩青,大眼睛,天真开朗。父母都来送,自己什么都不干,一看就是娇生惯养的。后来听说高三都是妈妈给洗脚,她只管读书就行。她上铺是个东北女孩淞,大气成熟端庄,和母亲一起互相有商有量的,很懂事。据说是保送的,在班里也应该是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