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西周王朝》正文 第二百五十六回 张仲防楚秦仲殉国
,灭谢之战,宣王计划周密,准备就绪之后,大战在即。

    大司寇虞伯吹对继续受封方牧很有想法,感叹说:“厉王被逐,源于逆党利用兵源之疾,子弟兵不相残原理,厉王革典废止方牧,又导至西召东周二伯成功霸权共和而治,厉王革典之所以废置方牧,为的是去弊施政,一声喊不到底,中间另有统治方牧,就如殷商周牧文王之害一样,用一方之牧,号召手下几百诸侯反之,文王方牧大戏是否会再次重演?方牧政治体制成为第二个大商帝国被小邦周推翻的政变一个模式,这个模式都是因为一个方牧之弊,方牧一职再次出现,大商帝国的悲惨命运,在大周王朝绝对会重演,因为牧,就是一头狮子,既是手下几百诸侯都是一群羊,也可能推翻王朝。这个方牧体制弊端不变,王朝不会安稳,天下不会平静。”

    说得是否有道理?我们再看看这个牧的权力有多大。

    八州牧,一个州牧,手下有两百多个大的诸侯国,四方牧,一个方牧,手下就有四百多个诸侯国,韩国作为北方牧,北方四百多个诸侯君都要听他的,如果不听,方牧有征伐大权,杀生大权,可以动兵征伐,如果有私心,就如周文王当年一样,结果会怎么样?周人的成功经验,怎么会让别人借鉴?真实奇怪。厉王深知这个先祖成功经验,所以废止政敝,取消方牧,虽然结果被两个方牧成功驱逐,但是,厉王既然废了,后世之王就不能回头。可是,宣王还是决定再次启用方牧模式,看来这不是明知之举,不是长久之计。也是这个决定,让后世的周王朝到了政由方伯的地步,这个后果,宣王要付全责。这是后话。

    也许,宣王另有苦衷,面对支离破碎,天下诸侯不贡不朝的局面,如果不靠大家的力量,不实行方伯管制的话,可能一时两时搞不定这个已经大乱的局面,所以他不得不沿用文王武王之时的政策,实行大邦为翰,大宗为篱的政策,大讲周王朝成立之初封分的初心,让姬姓诸侯,再次团结起来,共同捍卫这个来之不易的王朝江山。

    所谓成功经验,在时间空间发生变化时,他就不是经验,而是历史。以史为鉴,就是历史告诉你,这些案例都已经做过了,不要再做。成功,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条件下,特定成功的。变革创新是唯一出路。因为要满足新的条件下,新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还是想起周公旦和姜太公的那段对话核心,“唯亲,必亡国;唯贤,必易主。”尽管鲁国还没亡,齐国还没易主,但是他们说得道理还是有的,人非其职则职废,唯有体制不赘,唯有职责不废,人尽其职,国方兴。也就是制度治国,法治治国,而不是谁亲谁贤可治国。

    方牧制度,中间多了一道墙,等于多了一个婆婆,哪有婆婆不来事的,只要婆婆在,你就不能一声喊到底,权力过度下放,垂直体制太深,纵深程度越深,弊端显现越大,扁平化程度不够,就会导至揽权霸权者的滋生,甚至成为霸主,导至王朝走向灭亡。

    虞司寇吹伯,真是能吹。

    南伯赞成虞司寇的说法。

    毛公歆也是这么认为。

    韩侯受封北方牧的时候,大家不反对,现在你不要在申候即将成为南方方牧之前说这种理论,申候会怎么想?太后申会怎么想?太后申很懂这个道理,既是宣王能够接受,其他大臣能接受吗?虢文公,蹶国公,太宰弘,召穆公,大史单,司徒山甫,司空扬等等,这帮庸才,如何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能够把支离破碎的王朝整合好,让王朝能够从新复兴,就名垂青史了,至于体制合不合理,能不能长久计,他们没有这个能力管,也没有这个心思管,他们还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就是沿用文王武王的盛德,感召天下。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们急于管好目前的残局,后面的事情,后面“大

-->>(第4/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