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梦域寻人》正文 第十六章 梦的启程
    他们来到机器人实验间,华明兴致勃勃跟夏天介绍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进程……

    两年前,国际脑科学与心理学研究权威机构“启明脑科学与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科研中心”,以华明博士为首成立了人类大脑研究新技术研发项目小组,其中重要研发角色——造梦机器人dr-01,是由小组中的多位心理学、脑科学、以及智能机器研发专家共同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旨在连接人的大脑感应,帮助人解决心理或者精神方面问题,同时帮助人们认知自身状态和探索更多与大脑有关的未解之谜。在一个科学沙龙,项目发起人把议题一提出来,众多科学家就感到这是个充满魅力的研发议题,不仅是把现代智能应用提升一个新的高度,还可能解决很多关于人脑意识的未解之谜,遂立马得到多方回应与资金投入。不到一年时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第一代造梦智能机器人dr-01就诞生了!科学家们欢呼雀跃,他们期待着新的历程启航。

    科学家们认为,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发展至今,虽然认知行为疗法和各种脑科学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新的方法更具象化和有效化,来应对人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但始终不足在于太依赖一般理论和专家的经验,局限性太大。而人在梦中有多重认知自我和瞬间直接学习成长的能力,利用对梦境更直观的研究,相对于一般手法的咨询,治疗,或者催眠,都有很大优势,首先一般疗法更多不确定性,过往的心理学家以及精神病学太多矛盾的理论。

    比如究竟是心理问题引发身体某种物质改变,还是某种物质改变,诱发心理问题;药物的作用和使用如何才能适当;在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里,人们都拥有宽松环境下的自愈和自学能力;而在行为主义,某些能力必须外力来强化;而精神分析,对于某个问题有上万种解释,不一而足;而哲学提问式的面质常常被诟病太咄咄逼人,患者在未能做到正常认知和思维清晰情况下,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且人对于“治疗”、或者“询问”都有本能的防御,更增加准确认知判断的难度,从而可能走更远的路也帮助不了当事人。

    造梦机器人以生物学可观测的大脑生物反应数据,和认知行为学为思维程序基础,以人的意识都是大脑生物反应的结果为核心基础理论,只要把当事人表达的有关问题的信息,当事人的心理测试报告,体检报告,有关人和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等与当事人密切相关的信息录入,结合水凝胶透视技术扫描绘制大脑立体图像,医生不必作为治疗主体,机器人会依据这些信息,按照程序理解的结论,向医生提供当事人身心状态分析,性格爱好,当前问题推论逻辑,以及设计不同概率解决问题的治疗方案,医生只要核准某个方案,或者医生参与加入一些思路并与机器人讨论定案,机器人就会自动依据某个方向的逻辑,以及把信息图像化和艺术化,进行编织梦境场景,帮助当事人在场景中面对与问题相类似并且被赋予象征意义的事物,进而产生感情和认知的共鸣,以达到对自我认识的加深,从而帮助自己作选择或者解决问题。

    即使当事人无法提供完全很详细资料,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机器人还能联网把与当事人有关的医疗档案,人事档案,或者其他未提供的有关资料调入,必要时还能在同意授权下,从当事人和有关人事方面了解更多信息。基于全方位了解当事人的外部以及身体内部,大脑的状态情况下,机器人能在理论范围,经过计算比对,比较精准判断当事人的情况来给予帮助。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是肯定人的自我修复和成长能力,与以往“治疗病人”的理念不同,是让人最大限度的自我“治疗”。从以往的研究综合结论,人的自我修复和学习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并不来自清醒时候,因为当出现心理或精神意识问题,清醒时容易有防御反应,而是在最放松的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