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轻轻掀开车帘,在树林中,伴随着屡屡阳光的透射,本应该十分暗淡的草棚现在却很是显眼。</p>
路变得平缓起来,其实不难想象,因为这草棚的关系,来往的商人日夜兼程地赶路,总是要停下来歇息一下的,这里会聚集很多来往的商人,路被踏平也是情理之中。行人的脚印多了起来,,纵横交错,使得路面上积起了一层灰尘,只要风吹过,灰尘就遍地翻滚,有时令这些人停步不前,有时令他们不得不捂住口鼻,有时令华丽的衣服失去色彩,总之,走在灰尘上我们不得不格外小心。</p>
周浩令车夫停了下来,他走下车,整理好衣袖,才慢慢走向草棚。</p>
草棚中坐满了人,有便装长衣的,有背着背篓的,有磨着大刀的,有喝酒喝醉的。他们中长衣的一行人坐在草棚一角,地上放着几个水壶和一个被盖上层布的背篓,背篓很大,如果背篓装满,就需要一个大汉才能背得动,坐在这的人身板瘦小,周浩沉思了一会儿,觉得他们中要么还有一个大汉,或者这几个人当中有人身怀绝技,力大无穷。</p>
而坐在草棚另一角的几个人却与他们截然不同,这几个人全是个子高大,身板结实的大汉,看着他们喝酒的那种莽撞劲,令人一见就想避开。坐在草棚中间的是最令人望而生畏的,他们磨着大刀,“唦唦”声时常掩盖人们的喧闹,时常又被喧闹所掩盖。但坐在他们中间的一个身材魁梧的人让人不得不产生很多疑惑,他与众人不同,身穿着高领长袍,喝着酒,左手拄着脸,右手高高举起酒壶,嬉皮笑脸的,见他豪放不羁,令人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在这个时代里,商人的地位很低,很多有地位,有名声的人都对商人抱有偏见,譬如哪个达官显贵的儿子是个商人,那么这人就会名声扫地,被人嘲笑,有权势的人称商人作贱户,因此从商的人多为平民,且当中多是视才如命的人。不过,万事并非唯一,一切事情都不能太绝对。</p>
关于这样的事,也曾发生在过一个名人身上。</p>
张承,高国人。张承从小好学,励志成为一个伟大的将军,他的父亲是高昭王后期的一位大将,所以张承从小就被父亲严格的训练,在他成年后,跟着父亲驰骋江场,在股门一战,父亲被杀,高军连续中了鸿国的计,最终全军被打散,张承跟着一个将军逃亡,路上不幸被鸿军埋伏,全军覆没,只有张承一人逃脱。他逃脱后因体力不支昏在了路上。可正是这种巧合,张承被经纶家正鸣子看见并救走,从此他拜正鸣子为师,和他学习兵法,与王讯成为师兄弟。王讯学成出师,辅助理庄襄王,用了五年时间完成了“进退”策略,使理庄襄王一越成为诸国霸主。张承出师时,王讯已经病逝,他辅助高昭王,提出用“攻守”策略对抗“进退”,瓦解理国制造出五级(即五个国家相抗持衡的状态,分别是仪国,高国,理国,鸿国,行国)的局面。高昭王同意后,张承就开始准备出征。当时的高昭王已经七十九岁了,国家大事都是由相国一人操办。相国贺欹是个保守派,他知道只要一打仗,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张承主张的“攻守”是要打数十次大战,以现在的情况,高国根本支撑不了,于是久久不下令出征。张承见自己的计划被破坏,于是找贺欹理论,可是由于张承说话激怒了贺欹,本只是想拖延时间,努力聚集粮草的贺欹顿时改变了主意,他不但烧了出征诏书,还准备设计杀了张承。张承知道后,急忙逃出高国,走投无路的他得到一个老先生的指点,开始了从商之路,数年后,他成为了最富有的商人。</p>
周浩刚踏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