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重生东汉末年》正文 第三百二十八章 交州之行(三十三)
兵真的冲近了,还有牢固的鹿角与手持长矛的近战部队,因此强行冲击只是会撞得头破血流。

    所谓阵列不战,指的便是骑马民族骑兵在面对中原步兵方阵的时候,若是中原步兵已然列成阵势,是不能直接冲击的。

    为了达到统一天下的目标,各国之间自然需要发生军事冲突。因为蜀汉与孙吴联合的目的都是为了抗曹,所以中国的大战大多发生在蜀汉与曹魏、孙吴与曹魏的交界处之间。而蜀汉与曹魏的交接处,正好在秦岭附近,此处多山,地形极为复杂;而孙吴与曹魏的交界处,则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这里水网密布,适合水军作战。

    如此便不难看出来了,在三国鼎立的时期,主要的战场都不是利于骑兵作战的广袤平原,而是山地与水网纵横的南方。因此,对于曹魏来说,骑兵的作用除了维持治安,并留意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外,并不能应用在最重要的统一全国的战争中。

    然而,此时的北方少数民族力量还不太强,曹魏对其态度也极为强势。当年曹操北征乌桓,并留下了“东临碣石”的千古名篇,便证明了中原军阀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威慑力。因此,为了防止北方骑马民族或者是维持地方治安,而保持强大的骑兵力量,是极不划算的。

    因为骑兵的花费极高,非但培养一个合格的骑兵需要的时间极长,让汉人养马更是一项极耗费钱粮的事情。况且当时还没有马镫,中原的骑兵极难达到放开两手,单凭着下半身的力量便可保持平衡的地步,因此中原的骑兵便只可培养成汉武帝时期拿着长槊冲锋的骑兵。

    然而,这种骑兵必须要有极优良的装备,要身披皮甲乃至铁甲,手中拿的要是精钢打制的长槊与环首刀。这一些列的要求,对于当时极低下的钢铁产量来说无疑是个笑话。中原连年战乱,大家连饭都吃不饱好不好?

    因此,在三国后期要曹魏花大功夫、大价钱去养在主要战场基本都用不上的骑兵,这首先在经济上无疑是不成立的嘛!说到这里,有人便会反驳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虎豹骑怎么说?

    虎豹骑在《三国演义》种并未提及,在《三国志》中倒是有所记载,可见这支部队大概是确实存在的。《三国志·魏书》写道:“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意思是说,曹纯所督领的虎豹骑,每个人都是天下间极为骁勇善战之士,可能是从百人将中选拔补充的。

    可以看出,曹操对这支骑兵部队是极为看重的,实际上这支部队也曾立下了赫赫战功。只是若从侧面分析一下,曹操为何如此看重这支部队呢?若从经济合理性上考虑,因为养骑兵花费太高嘛!无论是购买战马,还是打制装备,又或者是日常的粮草花费,都迫使曹操不得不走一条精兵路线,数量太多也养不起啊!因此,他会挑选在别的部队都可以做将军的军官来到这支部队做小兵,而且这支部队的首领一直以来只能是曹家或是夏侯家的人担任。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支虎豹骑存在的时间极为有限,怕不会超过二十年。

    因此,北方的曹魏在三国后期并不注重发展骑兵,而南方的蜀汉与孙吴则是连战马都极难弄到,因此可以说此时的中国基本上已经进入骑兵力量的衰弱期。再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统一战争,原本存留着对战骑兵经验的老兵都相继凋零,因此在面对装备了马镫,战术手段更加丰富,战斗力更为强大的北方骑马民族骑兵的时候,中国的汉民族一时间竟想不出应对的手段。

    在郭斌想来,或许这也是历史上所以能形成五胡乱华这一乱象的重要原因吧?

    一直代表着东方先进文化和科技成果发展方向的汉民族,因为过分执着于内部的斗争,竟然败在了一个小小的马镫之下,使得整个民族都面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