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烽火血魂》正文 第二十六章 织网捕鱼
    中山公园爆炸过后,李国凯当时不知道组长潘文川是否已安全撤离。他不知道潘文川的住处,就是知道,组织纪律也不允许他上门去探看。为了保证“血魂团”的安全,这个组织有严密的组织纪律。35位成员分为两个支队,由黄白戈和张帆各领导一个支队,两个支队由黄白戈和张帆兼任支队长,两位支队长互相不清楚对方支队成员的具体情况和住处;各支队又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3至5人不等,小组成员都是小组长挑选胆大、心细、不怕死、体格强健者发展吸纳的。小组长知道组员的住处,组员则不一定知道小组长的住处。只有黄白戈、张帆两位正、副团长兼支队长,才掌握整个组织各位组长的具体情况和住处。平时有任务,都是支队长通知组长,组长通知组员,不准越级领导;规定组员之间平时不准串门,除了工作需要,小组长也不准去组员家串门。潘文川是李国凯的小组长,他知道李国凯的住处,李国凯却不清楚潘文川家“大门朝哪开”。这样的规定对“血魂团”整个组织的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万一哪个成员被捕叛变,他了解的人员情况相当有限,可以避免整个组织被“一锅端”。但这样的组织制度,也有弊端:一旦出现正副团长同时发生意外,那么整个组织就成了“一盘散沙”,只能各个小组自己开展行动了。当前,“血魂团”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张帆在鼓浪屿伏击战中英勇献身,黄白戈也落入魔掌,“血魂团”一时群龙无首。

    从报纸获知潘文川受伤被捕在市立医院抢救的信息后,李国凯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不管从战友情谊或防止潘文川熬不过严刑拷打,当叛徒,出卖小组其他三位同志的角度考虑,都必须想办法救出潘文川。如果解救不成功,他就与组长同归于尽。组长如果不叛变,日寇也不可能让他活着,组长反正逃不了一死,壮烈而死,总比当叛徒、汉奸被处死强一百倍。

    李国凯说干就干。他伪装成住院病人的家属,去市立医院侦察情况。果然发现外科一楼病房靠走廊尽头的那间有两个日伪警察站岗。李国凯分析:警察为什么保护病房?病房里一定住着“重要人物”。日寇头目是不可能住这种普通病房的,那么应该是潘文川的病房了。站岗的两个日伪警察一副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模样。他心想:日寇对潘文川看管松懈,这样对营救行动十分有利。但目前只能靠自己单枪匹马实施营救,要对付两个警察,还要将潘文川安全救出医院,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必须周密谋划。

    正当李国凯紧锣密鼓谋划营救潘文川之时,江奇兰也从报纸上看到了潘文川实施中山公园爆炸计划后受伤被捕送医院治疗的消息。放下报纸后,江奇兰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问号:日寇为什么要公开潘文川的住院地点?难道日寇不顾及“血魂团”实施营救行动?他们不可能愚蠢到连起码的保密常识都不懂呀。那么,答案只有一个:日寇有意设下陷阱,让抗日组织闯入这个是非之地。江奇兰不能不忧心忡忡:“血魂团”的同志们会不会一时冲动,准备采取营救行动呢?如果他们考虑不周,贸然行动,就会自投罗网白白送死!江奇兰对杨欣所说的黄白戈被捕一事始终半信半疑,情急之下,她决定试一试能不能联系上他。于是,江奇兰在“奇兰茶居”店门口换上两盆兰花。

    一天一夜过去了。黄白戈并没有如约。江奇兰不免担心起来:难道杨欣没有说假话,黄白戈真的被捕了?或者在鼓浪屿牺牲的那人是黄白戈?伏击战的当天中午,江奇兰就听顾客相传,日伪官兵死伤数人,抗日志士一人牺牲。

    江奇兰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黄白戈不露脸,我又没有“血魂团”其他成员的联系方式,如何提醒他们不要贸然营救呢?

    江奇兰虽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万般无奈之下,她决定在报纸上刊登一条“寻人启事”:白帆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