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女子所记不差的话,这两句应该是南宋王敏肃公的诗句,怕是和这两座塔是一个年纪了吧。”徐妙云顿了顿,又看了看宗泐,问道:“大和尚提出这两句诗,难不成另有所指?”</p>
</p>
“善哉善哉。徐姑娘果然善缘深厚,福至心灵。既如此,在姑娘看来,老僧所指为何呢?”</p>
</p>
“大和尚前日找燕王殿下‘聊重’,以至于让殿下终日心绪不宁,托病不出。近日又差小和尚去驿馆传话,约小女子在此‘方观’之侧相见,可是小女子不解自己能和‘诰命’有何关系?”</p>
</p>
听见徐妙云这么说,宗泐点了点头,又叹了口气,说道:“可惜啊。可惜燕王不像徐小姐这般聪颖。虽有龙凤之仪,却还是看不透自己和这‘蜀江山’的关系。”</p>
</p>
“这”徐妙云犹豫了片刻,问道:“还请大和尚明示。”</p>
</p>
“天道归魏,却仍延汉祚于川蜀,此之谓,天数给刘氏最后一次进取的机会。如今的燕王犹如当年的昭烈皇帝,置藩于北平一隅之地。进有争天下之机,退无全王霸之能。若天意予之,而燕王不去争取,则他年欲成一安乐公犹不可能。”</p>
</p>
徐妙云皱起了眉头,向宗泐问道。</p>
</p>
“大和尚担心的事我也明白。可是如今太子名分早定,殿下虽居藩于北平府,但为臣为弟,又如何去争呢?”</p>
</p>
“天道不一而足,《易》的主旨也在于求变。人又何故要执着于俗礼陈规!”宗泐摇了摇头,似是对徐妙云的态度似乎颇有遗憾,继续说道:“何况如今燕王争的根本不是九五之位,而是身价性命。”</p>
</p>
徐妙云陷入了沉默,她明白大和尚暗示的是什么。想了许久才对宗泐说道:“只怕以殿下的性情,也不会去争的。”</p>
</p>
“那就要看徐姑娘如何去写这一篇《尚书大诰》了。”</p>
</p>
“我?”</p>
</p>
宗泐又笑了笑,说道:“《尚书大诰》中写过,‘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如今皇家同室操戈,萧墙之祸旦夕将至。天命是否能降临在燕王身上,全看徐姑娘怎么写这一篇大诰了。”</p>
</p>
说罢,宗泐顿了顿,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对徐妙云说道:“徐姑娘,你喜欢燕王是吧”</p>
</p>
“这…”听宗泐这么说,徐妙云的脸突然红了起来,一时不知道该回答些说什么。</p>
</p>
“大…大和尚,你…”</p>
</p>
看见徐妙云被问的一时语塞,宗泐噗嗤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