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讲吴沉吴浚仲是兰溪人,我准备让他东去浙江访贤。侍读揭枢祖籍江西,我准备让他西去江右求人。至于北边么,东宫一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要不舅丈帮我找一个能北去山东揽才的智士?”</p>
</p>
蓝玉听朱标这么说,却放声大笑。</p>
</p>
“哈哈哈,看来啊咱俩还想到一起去了。”</p>
</p>
“哦?”</p>
</p>
“我不是跟太子说了么,我还可以助太子你一臂之力啊。”</p>
</p>
朱标似是明白了什么意思,也不多问,便对蓝玉说道:“既如此,那舅丈你就下去准备好了。”</p>
</p>
“嗯,臣告退了。”</p>
</p>
看着蓝玉离开了文华殿,朱标保持微笑的脸再一次冷了下来。</p>
</p>
回到了座位上,用手又摸了摸一直摊开拜访的十六字奏章,喃喃自语道。</p>
</p>
“不及马腹么?”</p>
</p>
张玉和朱能终于赶到了滁州。</p>
</p>
从济南府离开后,二人就一直结伴而行。一路之上相互扶持,彼此的关系也逐渐亲密起来。张玉慢慢地佩服起这位小兄弟的见识,而朱能也开始欣赏起这位张将军的胆识和豪情。虽说只过了十来日,相见恨晚的二人也已是兄弟相称了。</p>
</p>
骑马缓行,二人慢慢地来到滁州城的场下。</p>
</p>
“玉哥,到了滁州就算是到了直隶应天的地界了”</p>
</p>
张玉点点头,抬头看了一眼滁州城瓮城的外墙,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p>
</p>
“没想到,区区的滁州城,却有如此高耸坚固的城墙。丝毫不逊于北平啊。”</p>
</p>
“滁州是江北重镇,南京门户。若滁州有失,则应天门户大开,南京城隔江即至,无险可守。因此小小的滁州城高池深,兵备粮足也就不奇怪了。”</p>
</p>
“难道就没其他路了么?”</p>
</p>
“舍此一路,别无他法。”</p>
</p>
张玉转过头,笑眯眯地看着朱能,说道。</p>
</p>
“能弟果然有见识啊。不在行伍也能通晓兵事,真了不起啊。这要是日后让你入了兵家,那还了得?”</p>
</p>
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