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演义三国之寻道》正文 第一章 天道变,公子现
    封建年代,每朝君王都会为自己的家天下统治,冠以堂皇的理由,并以一种精神信仰,洗涤或控制着这个朝代的百姓,而这个精神信仰自古就有传承,而这种传承古已有之。</p>

    到了东汉末年,道教一直被传承下来,传承依旧长盛不衰。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已是一百二十岁高龄的道教祖师张凌接受了当今圣上派遣使者手持的玉册,被封正一真人,一时间道教香火旺盛,为天下守正驱邪的正宗,人们纷纷相传这位张天师即已是“地仙”之身,即将羽化升仙。</p>

    此时,张凌正站在亭山道观的观星台中仰望星空,忽见有荧惑守心、太白入月的迹象,随即取占卜之物观看起卦象,一算之下,竟是周易所述之乾卦,不由叹息道:“看来天道刚健,运动不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p>

    随即他又仔细端详一番,卦象乃乾卦用九之象,心道:“此卦乃阳极阴生,盈不可久所致,这天下守正多时,怕是又要迎来混沌,在这混沌之中唯有顺应天道之人才能得道。唉,但是这天道岂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参透的…”</p>

    正在此时,他又见紫微星晦暗不明,似有真龙之气乍隐乍现,不时变换着位置,不由奇道:“这紫微星乃真龙气息所在,初始晦暗乃是说这汉室衰微,天下将乱,为何此时又忽明忽暗,似有分裂游走之势,这倒是奇了。”</p>

    “来人!”张凌提气一声喝道,这观星台位于道观最高处,这一声竟清清楚楚的传到了距台下百余丈的香殿之中,殿中道士一听呼喝,手执拂尘疾奔上山,不一会儿进入观星台门口后,又改奔走为缓行直至张老道身后,躬身问道:“师父唤弟子有何吩咐?”</p>

    张凌转身看了看这道士,只见其容貌甚伟,双目斜飞,眉宇间透着灵气,身材修长,端的是仙风道骨,满意的点点头道:“徒儿,你的轻身功夫又有所长进啊…”</p>

    这道士便是张凌首徒王长,常年跟随张凌游历四方,授道讲义。</p>

    当时自汉顺帝年间道教创始之后为巩固地盘,把已经控制的教区,划分为二十四个传教点,以鹤鸣山为中心传教点,依次向四面八方扩延。史称“二十四治”(治就是传教点)。天师为全教区最高领导,初入道的称为鬼卒,能为道徒和病人作祈祷仪式的称为鬼吏和奸令;信仰确立并能讲授《道德经》的称为祭酒。祭酒负责主持一治教区的各项教务工作,直属天师领导,对天师负责。</p>

    这王长早年曾为祭酒,而今在教中地位早已超然于祭酒之上,所以常伴张凌左右。只听王长对张凌答道:“徒儿恭谢师父所传,师父今夜为何不早些歇息,这山巅处风大,请师父保重。”</p>

    只听师父哈哈大笑,王长不由抬头看了看,只见这张天师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发微赤,一双鹤目神采奕奕,鼻子高挺,垂手过膝,一脸浓密的胡子,十分威武,与传统观念中得道之士的道貌岸然全然不同,所以王长与之一比倒似一个天上神仙一个地下钟馗了。</p>

    张凌听出这徒儿语中之意,一是表达关怀,一是暗示自己还有话语尽管到来,倒是十分聪慧,想起自己一生收得如此徒弟,不由心中宽慰,生性洒脱的他不由满意地笑了笑,然后说道:“此间山风乃自然气息阴阳交替所致,正是传送日月精华之妙物,受之无妨,徒儿不妨看看这山风之上的星象,说说所得。”</p>

    王长依言望去,看了不一会儿不由心中一惊道:“这是…师父,天象所示这天下

-->>(第1/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