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就是已经熟练掌握与马体重心配合的各种方法,通过各条辅助手段,发出的资讯指令明确一致,与此相应的是,马的动作服从性越来越好,因而这是驾驭水平提高最快的阶段。</p>
最后,即所谓的“人马合一”境界。这时的人已经不再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考虑重心配合或者扶助资讯传递的技术细节上,他们更加重视的是所要传递给马的指令内容是什么。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马关系,不同的风格流派和个人特点。骑手可以超越消极的重心配合,主动在一定范围之内改变自己的身体重心,以便在马背上获得更大的自由度,而马体重心为轴心的活动范围越大,表明骑术技巧越高。</p>
由此可见,想做到像古代弓马娴熟的将领那样,在马上战斗不是一间容易的事情。而且这个时期马匹装备马镫还不是很普遍,而且马镫只是作为辅助上马工具只装备在马的左边,并不像后来作为辅助在马背上的稳定一样,在马体两边都装备有马镫。骑兵或者将领只能依靠腰腿的力量稳定重心,所以在此之前,马战多是靠马的冲击力造成伤害,并不是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在马上做出各种体操动作般的武术来降服敌人。</p>
张世平最后补充道:“二公子领悟力很强,异于一般的孩子,所以在下有信心一定可以在到达灵山之前教会公子的。”</p>
司马懿心想这下可好,他是把我当神童了,看那样子我要是不学会骑术,他一定会锲而不舍的…也罢,我正好也应该学会这个本领,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骑马是最快捷便利,也是最为常见的途径了。</p>
想到这里,司马懿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说道:“那就拜托张掌柜了。”</p>
张世平回了一礼,正色道:“二公子客气了,接下来公子一边骑行,我一边教公子一些要领。但如果公子不慎摔下了马,请您坚强些,立即回到马背上。”</p>
就这样,司马懿在张世平的指导下又开始了骑术练习,不过这次张世平要求提高了不少。</p>
骑行了一会儿司马懿就疾驰中突然被甩下来,张世平道:“不要突然急转弯,缰绳放低,看清路况提前将马速降缓!再来!”</p>
再骑了一会儿司马懿又在上坡时被摔下马来,张世平道:“上坡时身体前倾,抓好马鞍和缰绳!再来!”</p>
又骑了一会儿司马懿在下坡时因马前踢不稳再次摔了出去,张世平又道:“下坡时不要让马疾驰,身体后仰,抓好缰绳和马鞍后面!再来!”</p>
</p>
就这样,司马懿不断地摔马,再不断地上马。</p>
虽然一次次面对失败,但司马懿骨子里那股倔强和好胜心却逐渐被激发,而且好在他从小习练五行先天功一部分,又在华佗的指导下有所精进,使得他的气力和精力都异于常人,咬咬牙竟然坚持了下来。</p>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懿原本就对于头上束起的发髻不满已久,那东西若没有人服侍,盘束起来确实麻烦,而且束得越工整反而勒得头皮越疼,让他很不舒服,尽管束了多年依旧不习惯,这次正好出门在外没有了府上的管束,所以他就以屡屡落马,导致发髻散乱难以收拾等理由,索性来了披头散发,到后来自己越来越喜欢上了这样的无拘无束,而张世平、华佗等辈也是江湖中人没有这么多繁文缛节的讲究,于是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