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演义三国之寻道》正文 第十五章 草庐结义
你是如何进入山门的,可否讲讲?”</p>

    郭嘉笑道:“咱们既是同门又是兄弟,自然可以。我乃颍川阳翟人,因家中与当地望族荀氏有旧,故而与荀家天才荀彧交好,文若(荀彧的字)兄见我有几分灵性,又与大师兄田丰相识,便给大师兄写信推荐我上山拜师学艺。”</p>

    “原来如此。”司马懿恍然道。</p>

    荀彧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可以说比郭嘉还要有名,从后世称其为“王佐之才”,曹操称之为“吾之张子房”就可见一斑了。</p>

    既然郭嘉熟识荀彧,于是司马懿又忍不住问道:“那文若兄之才比奉孝师兄如何?”</p>

    郭嘉回忆道:“文若兄大我七岁,但其才能却胜我百倍。这么说吧,师父乃当世奇才,见识何等不凡,而正因我上山之前从文若兄那里学到一些皮毛后,师父才对我另眼相看的。我本身的见解常常被师父说灵动有余而眼光不足,而每当我引用荀兄见解加以补充时师父才觉得很满意。是以我常常在想,文若兄要是有意上山,怕早已是师父的爱徒了。”</p>

    司马懿暗忖道,难怪后来曹操征伐中原,平定河北,都是把荀彧放在规划大局的总指挥位置,而郭嘉等谋士都是在这个大局的环节里扮演执行任务的角色。</p>

    想来确实如此,若没有宏大的战略眼光和治国理念,是没有办法让当时实力并不出众的曹操脱颖而出的。</p>

    “看来日后有机会最好认识一下这位人杰。”司马懿心中期盼道。</p>

    郭嘉见司马懿若有所思的样子,也猜到了七八分,于是开口道:“仲达若钦佩文若兄,日后我会介绍给你认识的。”</p>

    司马懿闻言忙不迭地点头道:“甚好!甚好!”多一个有能耐的朋友当然是好事了。</p>

    这时,郭嘉见王极一直默不作声的样子,只是听自己和司马懿说话,于是怕冷落了他,转移话题道:“师兄,师弟我上山不久,不知你在山上已学艺多久了?”</p>

    王极显然是长久以来自闭惯了,突然间有人主动和自己攀谈,不由让他有些紧张,虽然表情上看不出什么,但眼珠子不自然的左右乱摆还是很轻易地暴露出他的慌乱,要不是刚才司马懿硬要把他拉过来,怕是早就默默地回水门别院宅着了。</p>

    司马懿在一旁瞧得清楚,作为后世一名历经周围排挤误解的人,他最瞧不过有人和他一样被欺负,见王极这副样子不由得一阵心疼,伸出手来拍了拍王极的手臂,点点头,给他一些勇气示意他大方地说出来。</p>

    王极看了看司马懿鼓励的眼神,心里安定不少,于是讷讷道:“自幼跟随父亲不曾下山但学艺只几年耳”</p>

    在五行观里,一般都是按入门时间排辈分的,只有同时入门的才按年龄分大小。</p>

    王极虽为掌教的亲子,但由于他先天不足,所以王俊先是收了张角之后观察了几年,才勉强收王俊为徒。</p>

    不过这也足见王俊还是很疼爱这个儿子的,否则也不会如此力排众议的让他成为山门亲传弟子的。</p>

    郭嘉毕竟没有司马懿成人的灵魂,真正算起来是三人中最年幼的,所以忍不住好奇道:“为何这么多年,师兄不和其他同门多说说话呢?师兄的才能我敢说不在任何人之下,只要你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没有一个人敢小看与你

-->>(第5/8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