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姜夫子的《大学》时,王一鸣发现姜夫子看自己的眼神变了,有震惊有赞叹还有不舍。下课后姜夫子拿出一本厚厚的线装的书交给王一鸣说到“这是我研究经学所做的笔记和一些心得你且拿去,有用的可以借鉴一二。你的《六国论》我看了,加以时日必成文章大家。可惜以后我再也教不了你了。”</p>
“夫子要走了吗?”王一鸣听到了姜夫子话里的离别之意,连忙问道。</p>
“你师母的身子本来就弱,生了小女敏之之后又生了场大病,这几年我带她遍访名医都没有看好,接到院长的邀请,我们来到这嵩山之麓细心调理,病情也稳定了下来。本想在此终老,不料这几日突然有严重了下来,你师母说胸口如压巨石,想必命不久已想回山西老家看看。我已经向胡监事递交了辞呈,明日就动身回山西。”</p>
“夫子能带我去看看师母吗?学生也向家中长辈学过些医术。”</p>
“对啊!你是兴国公之孙,兴国公医术已臻化境可以他身份尊贵,而且神龙见首不见尾,一直无缘得见。你的医术传自他定然也不会差!我怎么把这一层忘了,快跟我走!”说完连忙拉起他向后院教习的居所走去。</p>
平日里看姜夫子一副瘦骨嶙峋的样子,没想到他激动之下手劲大的惊人,王一鸣被他带着踉踉跄跄的向后山走去。教习们的居所都在后山和王一鸣他们住的地方一样是一座青瓦的小院。因为姜夫子的夫人的身体不好,书院给他们安排了竹林旁风景最好的小院以便夫人疗养身体。</p>
进了小院走的急差点撞上了一位绿衣少女,少女吓了一跳定了定神对姜夫子说到:“父亲大人可是出了什么事,您走的这么急。”</p>
“是敏之啊,这位是兴国公的孙子赵正,他的医术传自兴国公我带他来看看有没有办法医你母亲的病。”</p>
又对着王一鸣介绍到:“这就是小女敏之。”</p>
王一鸣抬头打量了一下,不由的呆住了,眼前的女子长长的如天鹅般的脖颈。一双眼眸像含着一泓秋水在对你述说着千言万语,王一鸣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眼睛,一时间看痴了。</p>
那女子听到了姜夫子的话,眼眸中闪过一丝希冀的神采,对着王一鸣施了一礼:“有劳小公爷了,这边请。”说罢连忙在前面引路。</p>
王一鸣这才回过神来,跟了上去。走到了内室就见床榻上躺着一位形容枯槁的妇人,但是神色平静脸上依稀可见残存的风韵,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位极美的女子,从上到下两条细细的刀疤把剩下的美都破坏了。王一鸣听过姜夫子与夫人的故事,对眼前的这位夫人很是敬佩,施了一礼“这位应该就是师母了,学生赵正,略通医术,听夫子说了师母的病情过来看看略尽绵力。”</p>
夫人在床榻上撑起了一丝笑容,艰难的点了点头。挣扎着要起身。姜夫子和敏之小姐连忙上前扶起,并把一个锦被垫在了夫人的身后,让夫人半躺在床上。</p>
王一鸣上前把了把脉,脉轻浮如游丝,但是尺部的脉却不绝,在中医上讲双手尺部为肾气所在,肾气不绝则生机不绝,脉如游丝又是生机当绝之相。赵正的记忆中从未见过这种情况,也不曾听爷爷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