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晚,村干部来和继父抽着烟喝着茶聊了两句,继父便将如玉叫了过去,说给你个任务。原来是让写个贫困户的申请书,政府会给更多的补贴,让如玉听该怎么写。晚上,如玉便为这事费了一番脑筋,将继父的遭遇及现状略加渲染地描写一番。第二天,她拿过来念给继父听,继父居然听地眼眶都潮湿了,一个劲对母亲说:“娃写的好!娃写的好!”便拿去给村上交了。</p>
平时只要天不下雨,继父和母亲就没有闲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忙活。土地对这些农民来说就是他们全部的乐趣和希望,一刻也离不开它。继父平日里总是说说笑笑、唱唱呱呱,在一些大事上也很是通情达理,如玉很是尊敬,偶尔也和他们说说笑笑,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大家就这样说说笑笑、和和睦睦的过了三个多月,可渐渐地还是出人意料了。</p>
偶尔等到晚上或下雨天的时候,如玉便拿出她梳理出来的问题向母亲咨询,母亲开始也挺配合,一面给继父纳着鞋底子一面给她讲着,后来却渐渐冷漠起来,再后来,有人来提亲,她拒绝了,又一段日子后,继父开始面露不悦,拿母亲撒气,母亲便更不配合了,拒绝她的所有问题,偶尔还说些气话,她也明白呆的时间久了,该换换地方了,便准备去那边塬上的亲戚家。</p>
礼物是早已准备好的,那个双肩背带的大旅行包也是提前备好的,她打算顺便将买完礼物剩下的那两千多元存到那边镇上的银行里(因为对这边太陌生),只留点零用的,等作品完成了为作品奔波找出路时再取。各家的礼物和她的随身物品——草稿本、日记本和几个精美的笔记本、还有一本又厚又重破旧不堪的《现代汉语词典》(那是爸爸以前用过的,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另外还有小录音机、洗漱用品、换洗的衣服、鞋袜等,大旅行包已塞地鼓鼓囊囊的了,往背上一背,将她上半身都挡严了,为了省车费,她就背着大旅行包,提着小提包,徒步翻越那条大沟,也就是开篇提到的那条天堑大沟。</p>
此时,这条沟里已是草木葳蕤、百花齐放、百鸟齐鸣。如玉心情愉快地顺着那崎岖而又漫长的沟路一步一步下了这边的沟,又一步一步爬上了那边的沟。第一次翻完这条沟,腰和双腿酸痛了好几天。</p>
其实亲戚也就四家,除了大伯和小叔两家,就是相隔数里地的大姑和小姨家,因大姑受红玉影响一家人在外地做生意,小姨父常年有病,小叔也一直有病,身体瘦小羸弱,是村里的贫困户,所以她是拿继父家和大伯家当她的革命根据地的,因此给他们两家的礼物也是较重的。</p>
大伯家就在如玉家场后面的居民点,砖砌的围墙,红铁大门,大门正上方用带图案的瓷片拼出五个大字“家和万事兴”,大门两旁贴着洁白的瓷片。进了大门,是一个宽敞的院子,迎面是一排崭新的平房,贴着洁白的瓷片和漂亮的装饰图案,平房上面顶了个小二层。左边和右边各是几间较旧的平房和砖瓦房,后院是牛棚、车棚和猪圈。</p>
大伯和大娘对如玉很是热情,如玉先解释了一番此次回来的目的,大伯和大娘便问如玉这几年的情况,如玉大体说了。得知如玉为了作品不打工,还住地下室,把自己搞地跟乞丐一样,大伯和大娘便说如雪打工那两年攒了一万多元都给人家啦,你恓惶成(口外)样子啦,你不会叫如雪把那一万多元给你?如玉惶恐地连忙阻止:“看你们说的啥话!那还叫人把我笑话死哩,我再苦再穷也不要,她挣下是她的。”后来从大娘的话里得知,如雪借给了继父兄弟俩一人五千,还表现大方地给人家的老父亲买了台彩电。如玉觉得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