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县出台的这个政策,立时让汹涌过来的人们叫苦连天,其中也不乏叫骂声。
但知县官小,那也是朝廷任命的。若人家不惧权贵,这片地就是在任知县说了算,更何况此地还有州府来的知府坐镇,总要镇得住场子才行。
虽然来人个个都不情愿,却也只能照办。好在大家买的之后还可以互换,顶多再交衙门一些办理地契买卖的手续费。
各位大人着实没想到,这种限制购买的条款居然还能带来另一项收入,着实是意外之喜。
东溪的格局终究没变,还是以五个家族为主导。
清韵斋买地就没有这些困扰了,康掌柜这次是亲自来的。他排了号,也不跟人争抢好地段,分次领了几个号,在边缘些的地方买了二百多亩地,居然还都是挨着的。
知道买地的是清韵斋,人们还着实往深入里考量了一下,难道这片地也有什么大来头不成?这是清韵斋出手啊,这地底有乌金石?还是干脆埋有银子?
不过打听之后知道,这里是要修建玻璃作坊,因作坊大,不便在热闹区域,所以才选了边缘地带,众人这才打消了跟风的念头。
人多了,乱七八糟的事自然也就多了。此时已进入冬月,不是经营房屋买卖的时候,各家在各自的地盘做了标记,人便撤回去了,只等来年再来做详细规划。
人是走了,但这么多人来这里走了一朝,了解的情况却也更多了。
乌金石这种东西,不用寒来暑往、春种秋收,也不用一针一线、辛苦织作,更不用像别的矿石那样,需要经过炼制锻造才能使用。在这里,只要有足够的人,能够把东西挖出来、运出去,那就能变成银子。
这世间还能找到如此赚钱的事项吗?绝对找不到!
乌金石的巨大利益,又一次被热议,从东溪到京城开始向周围扩散,乌金石的话题被各种圈子议论,其中不乏想来东溪试试运气的人。
邵毅担心的矿区安全并未发生,但矿区外围和运输路线周边的村落却闹起了幺蛾子。
已经签订书面协议的村落并未反悔闹事,而是各家出了代表,说通各村村长和里正,希望矿区能分发那些矿工家属一些乌金石,让他们在家中缺少壮年劳力、无法砍伐足够柴禾的情况下,能度过寒冬。
一家两家提这种要求倒是没什么问题,无论答应与否,都不算什么。即使十家八家也无所谓,但出面的提要求的人家却是太多了,虽不是百分百,但十之却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