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71章薛季和
,不顾自己老迈,收下他为关门弟子,带在身边悉心栽培。

    谢骞笑了笑,看着罗云瑾道:“那时候谢家子弟都很不服气,我们才是祖父的子孙,祖父为什么天天把一个外人带在身边教养?”

    当时大家年轻气盛,不甘心被一个外来的人比下去,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谢太傅是因为薛季和年纪小才会对他青睐有加,还有人阴恻恻地暗示薛季和生得漂亮所以才会得到长辈的偏爱。

    谢骞的堂兄曾经言之凿凿地说:“薛家怎么会把他们家的孙子丢在谢家不管?薛季和其实是咱们谢家的少爷,他娘是外室,以前咱们家三房任知县的时候不就是外放到真定府去的吗?他娘死了,薛家就把他送回来,让他认祖归宗。”

    薛季和年纪虽小却很沉得住气,从不理会那些谣言,他寄居谢家,待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不卑不亢,让人抓不到错处。谢家子弟故意捉弄他,带他去风月之地,他年纪太小,什么也不懂,吃了几次亏以后不再和谢家子弟往来,每天待在谢太傅的书房里读书写字,谢家子弟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只能暗地里咬牙切齿。

    谢骞自负才华,又天天在外面游荡,没和薛季和打过照面,自然也就不会和堂兄弟一起刁难薛季和,不过他也从来没把薛季和放在眼里,只当对方是一个天赋不错的孩子。

    那年谢太傅主持春宴,效仿古人曲水流觞,帖子发遍整个南直隶,方圆百里最有名望的大儒欣然应邀,共赴盛会,齐聚谢家,和谢太傅谈笑风生,讨论学问。

    高朋满座,济济一堂。

    参加那场春宴的所有宾客都是德高望重的名士,躬逢盛会,谢家子弟兴奋不已。他们跟着长辈守在亭子外面,瞻仰名士的风采,听名士们高谈阔论,受益匪浅。宴上宾客酒酣耳热之际,提出想考校谢家子弟的学业,让他们每人做一篇文章。

    一帮十几岁的世家少年,谁不想趁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出风头?如果能在这场天下瞩目的盛会中拔得头筹,得到名士们的肯定,那便是一举成名天下知,以后的举业之路一定是一片坦途!

    大家摩拳擦掌,恨不能把十几年所学全都施展出来,绞尽脑汁写好文章,改了又改,恭敬奉上。

    当时大家都觉得第一当属谢骞无疑,他的文章词藻华美、文采风流,读来满口芳香,谢家子弟向来对他心服口服,不敢和他相争。

    结果在场的名儒品评过后,却是谢骞和薛季和的文章并列第一。

    谢家子弟立刻炸开了锅,输给自小就有神童之名的谢骞他们心悦诚服,但是他们怎么会输给薛季和?薛季和才十二岁呐!

    谢骞也一脸惊诧,那个寄居谢家的薛家小少爷居然能和自己并列?他目光四下里逡巡,扫了一眼站在谢太傅身后的薛季和,只看到他低垂的脑袋。

    谢太傅头一次选择偏心谢骞,他也认为薛季和的文章不能评为魁首——他觉得薛季和年纪还小,不宜太露锋芒,少年人心浮气躁,过早赋予盛名恐怕会让这个好苗子骄傲自满。他建议把薛季和的名次挪到第五。

    在场的名儒个个才华满腹,卓尔不群,不流于世俗,岂肯因为谢太傅几句话就妥协?一时争吵不休。

    刚好那时南方多雨,山路湿滑,松江府华亭县徐家太爷误了时辰,宴散之际才坐着轿子姗姗来迟,他曾任内阁元辅,少年时也名扬四海,众人一致推举他做裁判,请他评定最后的名次。

    ……

    想到这里,谢骞苦笑了一下。

    徐元辅认真看完两人的文章后,很快做出了决定,他点薛季和为第一,谢骞第二。

    名士们并无异议。

    事后,谢太傅告诉失魂落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