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36章 in
的读音。这个时代教导读音用的是切字法,即一个字代表声母,一个字代表韵母。

    罗马字母音韵表是为了和国外接轨,宿谊在考虑,要不要现在拿出来。他将阿拉伯数字拿出来之后,阿拉伯数字很快就替代文字书写的数字,从青州开始往外推广。若是他拿出字母表,以他的声望,要推广也算容易。

    但切字法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比较复杂,在这个时代却是更容易被人接受。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见过字母。

    宿谊思考之后,觉得音韵表的确必须单独列出,而且应该规范。但简化切字法就可以了。即像日本简化中国的切字法那样,用比较简洁的偏旁,用来固定标注读音。华国后世的罗马音音韵表,可以用简化字或者偏旁替代。

    古代的音韵标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标注音调。新的音韵表,可以将音调标志出来。

    除此之外,标点符号是必须推广的。

    现在的断句,都是直接空格。若是誊抄,很容易有错漏。

    至于为什么古代没有出现标点符号,宿谊猜测,很可能是毛笔不容易打符号。有碍于书面整洁性。

    别说古代,就算是现代书法作品,也不会打标点。都是以提行或者空格来标注。

    但手写的文字用毛笔写标点符号比较难看,但宿谊现在已经在推行印刷术,印刷的书籍上是可以有标点符号的。而告示啊政令啊什么的,对字句准确性的要求,比美观性高得多,也最好是用上标点符号。

    宿谊还准备推广硬笔。文化人用毛笔就成了,但普通老百姓不求什么书法美观艺术性,就求一个得用。硬笔在民间推广是可行的。

    若是遇上一个文人,宿谊此话可能会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认为玷污了书法。

    但太子是统治者的思想,且对宿谊又极其信任,他略一思索,就认为这事可行。

    硬笔书写的事,从朝廷硬性推广肯定有问题,太子和宿谊商量后,觉得可以先从民间开始推广,让那些下仆或者市井中人先用,若是好用,渐渐他们自己就会推广开来。

    而那些大文人们是不会在意市间小民用什么书写工具。

    除了文字之外,宿谊所说的“传说”“神话”等,也让太子开拓了思维。

    上层阶级信鬼神,又不信鬼神。他们有时候会忌惮,有时候又会鄙夷轻视。而越愚昧的人,神异之事在他们心中就越发重要。

    比起历史书,他们或许更相信民间传说。

    若是大家相信一样的传说,相信同样的来源,那么心理上认同感自然也会提高。

    这点宿谊表示他可以提供小说,咳咳,传说支持。洪荒流小说,又可以拿出来用一用了。

    太子和宿谊相谈甚欢,蜡烛都换了几根,直到天蒙蒙亮,两人才入睡。

    这次太子如愿以偿,可以跟宿谊躺一个被窝。

    ................................

    太子在宿谊这里腻歪了一天,然后被皇帝催促赶快跟我滚回来,才念念不舍的离开。

    回到宫中之后,太子将和宿谊所讨论之事告诉了皇帝,皇帝听完之后,忍不住敲了太子的脑袋:“这么重要的事,你为何不昨日回来?”

    太子嘴里道:“儿子知错。”心里却想,今日说和昨日说又有何区别?本就不是马上就能做成的事。父皇分明是嫉妒自己能见到大哥,他不能出宫。

    皇帝又骂了太子几句,然后才和太子继续讨论此事。

    皇帝一听就知道那所谓“打土豪分田地”的功效,实际上在他到处征战,建立昱朝过程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