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36章 in
中,也多次用到此方法,只是没有这么鲜明的提出来,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章程。

    或许是太子还年轻,或许是太子想法和普通人不一样,也可能是太子在传话的时候,没有说的那么详细,太子所想到的土地兼并的事,皇帝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皇帝对教化十分感兴趣,宿谊所说的印刷术早就给了他一份,他还没想好怎么用。他本来准备等宿谊回京之后交给宿谊决定,或者将此给慕晏,让其成为慕晏的功劳。现在宿谊已经回来了,就可以让宿谊着手去做了。

    至于宿谊不能露面,这事简单。以前宿谊要做的事,是借慕晏的名义,现在借太子的名义就好了。太子也长大了,需要有功劳和声望傍身了。

    或许是太子还年轻,或许是他自己的皇帝生涯没当多久,现在皇帝还是尽心尽力的想要给太子造势,并未像其他皇帝那样,猜忌太子,压制太子。

    不过就算是猜忌太子的那些帝王在最初的时候,都对太子非常好,乐于给自己的继承人造势,让其成长。只是当继承人成长起来,自己又老去了,就会开始猜忌了。

    但并非所有帝王都会从猜忌自己的继承人。皇帝不知道是哪种人,但至少现在他是希望太子快快成长起来。

    教化字体,编纂字书,创造新的音韵表的事,皇帝本想交给太子,太子拒绝了。

    “此事必须要父皇亲自做,才会更有利。”太子道,“即使儿子,威信也不够。”

    皇帝本以为太子是认为此事难度太大,在听太子所言之后,他也觉言之有理。文字改革一事,的确要皇帝亲自督促,才会顺利。

    毕竟是读书人的事,而有时候读书人非常顽固。

    不过虽然说是皇帝牵头,其实也只是名义上而已,最后具体事情,还是交给太子安排。太子也欣然接受,不过表示若是二弟有空的话,希望两兄弟一起努力。毕竟事情很多。而且太子觉得,可以将几大世家一些倾向于皇室,不赞同世族以家族为主的观念的人也拉进来,还有一些学问好,但是政事上不怎么给力,但在民间十分有声望的“名士”们也可以加入。

    皇帝不断点头,十分欣慰。太子的确长大了。

    这件事好好操作,的确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比如他最头疼的,屁事不懂,就喜欢乱指手画脚,偏偏在世间十分有名的各种“名士大家”。

    皇帝为了昱朝的声望,为了自己“求贤”的名声,用高规格的仪式将那些名士贤者迎接入京,让他们做官。但这些人学问好,不一定政事上就给力,而他们许多人都很固执,让皇帝十分头疼。

    编书的话,的确是这些人很适合的位置,既可以杜绝他们对政务上不懂装懂的指手画脚,还能物尽其用。

    皇帝和太子为此事讨论许久后,才说起刺杀宿谊一事。

    不仅仅是宿谊,易苒的行迹也已经暴露,且多次遭遇刺杀。

    不过在昱朝的管辖内,易苒自己武力值也很强,他可是打死过老虎的人,即使有侍卫帮忙,也可见得他的武力值。

    所以易苒那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没有问题,不代表皇帝没有震怒,不会追究。

    太子说起宿谊被刺杀一事,也是心中杀意顿生。若不是宿谊劝着,他理智上也约束着,太子甚至想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可能会刺杀宿谊之人一个个找其他事弄死。

    不过太子也不需要忍耐多久。待慕晏班师回朝,京中军力更加充沛之后,皇帝就会对一些人发难了。

    现在主力毕竟还未到位,皇帝可用的兵力不多,需要考虑别人狗急跳墙之后自身安全。

 

-->>(第4/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