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紫幕双月》正文 第9章 多选题
    丁先生端起酒杯,啜饮一口,润了润因为兴奋而略觉干涩的嘴唇继续说:“国之重者在民,故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当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为千年盛世,何也?”

    艾远不动,他知道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不能打断老人的话。

    “在于大周取士制度。就如同这秋比,对天子来说为朝廷取士,在地方则是为国家荐才。这即可以保证精英尽览、政治清明,也可以使人尽其用,野无怨才。这可是学子们理想的可以达成治国平天下愿望之晋身途径。”

    微微皱了下眉头,迎着老师探寻的目光,缓慢而又坚决的问:“虽是如此,可是每个人才干各异,志向也不会都一样,如何做到人尽其用?并且各个部寺每年都从各地军州路的学府中,招收到足够的官员,更遑论都城中的国子监,以及设立于四都城中的四学院每年所培养的近千博士弟子。这些已经足敷使用了,为何还要进行秋比?”艾远不禁有些疑问,便直接问道。

    似乎很是满意自己的学生能够找到重点,微微点了下头,继续说:“秋比是研教院在每两年进行的一次定期考核。设立的目的其一便是为国家进行人才筛选。”

    “秋比并不是简单的一场考试。首先,他是升入更高一级学府的入学考试:在地方而言是乡学进入府学的分类考试;同时也是升入对应高级学院的准入考试。

    这其中对每一个学子来说,更重要的与其说是能否升入更高一级的学府,而不如说是进入哪一个学府。要知道从蒙学乃至乡学之中教授得失各个方面综合基础知识,但是进入府学一级之后的学院,就要分为经、律、军、术等科道进行学习的。而在这些专门科道完成修习以后,将会对学子的学业实操和品德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考量合格后,朝廷就将按照其在学校中的这些成绩授予相应的职务。”

    “这秋比,对于子修你而言,便是要决定你进入哪个科道学院进行学习的关键考验。这不仅决定了你今后的修学方向,有可能也决定你今后的人生方向,望你慎之重之。今日唤得你来便是要你在这里能多做了解,有疑问随时问为师。当然术业上的问题可问问小媛,这方面她的成就可就远超过我这个父亲。”说到这里的丁老师脸上浮现出骄傲,同时语气中也带有一些无奈。

    蒙学和乡学分别类似于上一时空的小学和初中;但是更高一级的府学和更高的学院则是相当于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专业学院了。如果说这些院校机构的设置还不算陌生的话,那么潜在那句朝廷就将按照其在学校中的表现授予相应的职务之后的院校直接选官制度则就让他倍感讶异,要知道,无论是商周的世袭制、汉代的荐举、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乃至隋唐之后逐渐完善的科举,发展到他认为比较完善的近现代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已经是几近完美。至于说是几近完美,则在于艾远认为这些制度都是其所处历史环境下可以实施并有良好效果的制度。这个院校直接选官制度,则是由官府督办高等级学院直接培养所需人才,考核合格后择优录用的方法。就效率而言,艾远觉得要比现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要高了很多。而这一制度的起源则在于五代末年赵匡胤的废除太学的改革。

    赵匡胤,大周武昭公,这个名字就算是没有被穿越到这个时空的时候,也是在历史课本上占据重要的成份。对于一个从军界大佬成功转型为帝国皇帝的狠角色,虽然对他抑武扬文的执政方针觉得格局过于小气,但也对其没有对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进行大规模兔死狗烹行动的胸襟很是佩服。

    但是在这个时空之中,显然发生了某些转变,一位睥睨天下的篡位枭雄变成了忠心耿耿的肱股重臣,周王室的孤儿寡母被迫禅让的戏码没有最终上演,其中固然有世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