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鹘落,精准且轻柔的摘下一片片六分长短、形似雀舌的尖尖嫩芽,每个枝头只采两三片。
日上三竿,天幕蔚蓝,才摘四株老树的采茶郎便开始下山。
树蝉先生照旧躺在他的老藤椅上晒着太阳。
见学生背着茶篓回来,老人眼睛一亮,从椅上坐起,看着采茶郎独自忙活。
年轻人将竹篓里的茶叶铺到干净的竹匾里,在晾晒的同时进行挑拣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
未末申初,裴棠恰好挑拣结束,从小梳甸借来大锅与火石,开始炒制杀青。他八岁时随母亲制茶,成就声名远播的二十八种制茶技艺,自有一番流程。
将茶叶倒入大锅,起武火,双手翻炒,捞净、抖散、杀匀、杀透,片刻功夫便好,转小火揉捻,新鲜茶叶中的水汽被烤干,形成条索,干燥后搓团,再烘干。
起锅放入早已准备好的纸包,裴棠捏起一撮放入掌心,细细看,干茶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闻之,有花香果味,芬芳浓郁。裴棠有些得意,此茶虽还未冲泡,但他已有所感觉,这绝对是自己制茶十年的巅峰之作。
老先生等了半天,没有丝毫不耐,如今见茶已成,这才走过来,轻轻抓起一把茶叶,先后放置在眼前,鼻下。
半晌后放下,赞叹不已,问道,“此茶何名?”
采茶郎想了想,答到;
“茶色碧绿,卷曲成螺。
便叫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