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且回答,稍后老夫会点明。还是说,刘公子有些话不方便说?”
见田丰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刘正想了许久,咬牙道:“想过。灭了居心叵测之人,封王拜侯。”
“这便是本事。”田丰眼中精芒一闪,见刘正张了张嘴,表情古怪,他哈哈大笑道:“刘公子,你别以为老夫抬举你。我此前在家中回顾了你近些年所有的经历。你去故安灭程志远,幽州得保。而后长驱广宗,献计灭张角,太平道休,天下太平。宛城一事,乃瘟疫缠身迫于无奈才前往,虽说力有不逮,未能救出宛城百姓,但你也是出了全力。此后,结交黑山军,黑山军于雒阳一事我便不提了再后来,便是近来,平乌桓定辽东,鲜卑交好,数国臣服,然后便是计定董卓,还要讨伐奸佞,封侯拜相”
田丰说到这里,直视刘正,“敢问公子,若当真只是一介庶民,活在乡里,可有如此见识?能够如此明确地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实施下去,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到?”
刘正恍然大悟,“眼见?”
“不。是远见。你之远见,你可曾想过寻常人有吗?”田丰笑容神秘道:“我可听说了,包括此行在内,多数计划都是公子自行决断的。老夫昔日身为朝臣,在朝堂上都见过不少酒囊饭袋,连三公九卿也偶有毫无远见的愚蠢行迹,可刘公子,你每做一事,势必关乎天下大势!”
刘正微微一怔。
这个问题,他倒是从来没想过,但此时田丰说起,他也意识到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何一个了解三国大概走向的人回到这个年代,绝对会根据历史轨迹,在整个天下大势中谋取自己的利益。
也就是说,后世的人考虑的角度是出于整个天下的,所有人都具有大局观,这可能是下意识地习惯,但从根本上而言,也是因为知道形势,所以只要定个目标就好了。
但这个年代的人不同,不要说普通百姓偏于一隅,受限于情报与眼见,没办法做出判断,也根本就不会去想封侯拜相这种太过遥远的事情。就算是身在朝堂,都没办法准确把握住信息,能够从信息中推测出准确形势做出决定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才会只有那么寥寥数人在整个三国中名声鹊起,从而流芳百世,为后世津津乐道。
因为他们都是能够在有限的情报中抓住关键一击克敌的人物,宛如开启上帝视角一般,而且争取到的战果也关乎天下大势的走向,用这个时代平头百姓的眼光来看,堪称神乎其技。
而刘正如今的情况,恰恰与那少部分人一样,他做事从一开始就切入要点,讨伐黄巾,他没想过消灭和自己势力对等的小股黄巾贼,反而一眼就看准了张角,想要稳定幽州,那就需要打压鲜卑乌桓虽说其中出了不少问题,但从田丰的角度看来,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想到这里,刘正也不由心中升起一些优越感。尤其是田丰的夸奖,让刘正倍感受用。
说起来,田丰这人刘正其实并不了解。前世唯一知道的是田丰因为性格死在袁绍手中了,但从繁阳得知田丰的去向后,刘正其实也考虑过另外一个问题。
刘正所剩不多的记忆中还有荀彧对袁绍原本的四大谋士的评语,不同于郭图逢纪,印象中许攸是因为爱好被荀彧轻视,而田丰则完全是因为性格问题。
但这同样表示,荀彧认可了田丰的能力,而依照建安初年荀彧的眼见与才能来判定,田丰能够被认可,其能力也是非同小可的。
另一方面,建安初年袁绍掌控四州,凭借汝南袁氏的名士不知道吸纳了多少士人投靠,在这样的情况下,田丰能够脱颖而出,纵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