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章 学院路的历史地理
    学  院  路  传  奇

    第一章  学院路的历史地理

    第一节  营造“大都 ”

    北京城建成已有三千多年。作为国都,它的早期规划始于元朝,1267年(至元四年)开始营造中都,城址和规划主要由刘秉忠负责。五年后忽必烈正式命名为“大都”,突厥语称“汗八里”,意思是“大汗之居所”,直到1293年(至元三十年)才全部完工。刘秉忠出身官宦人家,博学多才,忽必烈取得汗位前,刘秉忠曾被召见,他向忽必烈陈述:“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的道理,深得忽必烈信任。元朝建立后,刘秉忠身居太保,定国号,立朝仪官制,营建大都城池与宫殿,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

    元大都城完全按照《周礼》所规定的“匠人营国,国方九里,旁三门,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设计的。大都坐北朝南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元大都城围二万八千六百米,共有十一门。皇城在城的南部,皇城北面是海子,海子又叫积水潭,是对北海、南海、积水潭的总称。海子东岸有中心阁,阁西有石,上刻“中心台”,这是元朝的中心点,它构成了全城的基准。

    大都的南墙在今天北京城东西长安街南侧;东西城墙与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位置重合;北城墙及西城墙北段,东起现在太阳宫附近的服装学院东墙,向西一直延长至学院路,再向南到明光村;涵盖蓟门烟树和北面小月河水系旁的北土城,统称为元大都遗址公园,土垣遗迹宛然可寻;城墙最高处约6米,基底宽约15米,城墙延续约12公里。

    1368年9月2日,明朝大将许达攻陷元大都城的齐化门(朝阳门),占据大都城。为防止五天前从建德门逃离的元顺帝反扑回来,命令指挥华云龙“经理故元都,新筑城垣,南北取径直,东西长一千八百九十丈”(明成祖实录卷四十五)。在元大都北城墙向南约5里地处筑起一道新的城墙,新城墙仍开两门,左为“安定门”,右为“德胜门”,这道新城墙就是明清北京内城的北城墙,其位置在今北二环路。

    小月河是随着元大都的兴建,由人工渠与自然冲积沟河形成的一条古河道,也是位于京城北部唯一一条自南而北流向的河流,已静静地流淌了七百多年。小月河源于德胜门外关厢,沿德(德胜门)清(清河镇)古道西侧,经马甸、小关、卧虎桥、九间房、双泉堡等地,于清河镇东南注入清河,是清河南部的主要支流。八家、六道口一带的人多称其为“东大道”,源于早年间河边曾有一条顺河而行的大道,可出德胜门,直达清河镇。

    北京有句老话:“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意思是说,修建德胜门时,明朝只是把大都作为一个军事重镇,并未打算在此建都。从在大都北城墙内缩5里地建新城墙,到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正式定都北京,中间度过了35年。

    绕了这么大弯子,就想表述一件事,学院路的南端就在元大都的西北角上,它的历史地理坐标十分显赫,且源远流长。

    第二节 回望“烟树”

    金中都“燕京八景”中有“蓟门飞雨”一景。“蓟门烟树”源于唐朝李益的诗:“惆怅秦城送君归,蓟门烟树远依依。秋空莫射南来雁,纵遣乘春更北飞”。明人邹缉所题王绂之《燕台八景图》上说:“蓟门在旧城西北隅,门外旧有楼馆,雕栏画栋,凌空缥缈,游人行旅,往来其中,多有赋咏,今并废,而门犹存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浮空,四时不改,故曰蓟门烟树。”

    明代依唐代诗句,改用“蓟门烟树”。

    清代乾隆皇帝翻阅了古诗词,心血来潮,非要寻访诗中提到的周代蓟城遗址。他带着侍卫顺着北土城巡察,果然发

-->>(第1/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